AI导读:

互联网巨头们正作为基座大模型玩家,大举进军具身智能领域。百度、阿里、腾讯等企业已悉数开放并推广基座模型的具身智能应用,竞争主要停留在资本层面,未来竞争维度尚待观察。

当苹果公司凭借iPhone的强大吸引力,让iOS系统一跃成为全球最盈利的软件生态时,一个不争的事实浮出水面:划时代产品的“大脑”掌握者,即是其产业链的主导者。站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黎明时刻,互联网巨头们正作为基座大模型玩家,大举进军具身智能领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百度、阿里、字节、华为、腾讯等AI基座模型领域的头部大厂,已悉数开放并大力推广其基座模型的具身智能应用。此外,小米、京东、vivo、美团等企业也通过自主研发或外部投资的方式,积极入局具身智能领域。

一位人形机器人零部件行业的从业者向记者透露:“我们不过是分包商,就连本体厂商也不过是总包角色,真正的大玩家是具身智能。”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从业者对具身智能在未来产业中地位的认知。

巨头们的躬身入局

“腾讯希望成为所有机器人厂商的合作伙伴,而非亲自下场做硬件。”3月19日,腾讯CEO马化腾在财报沟通会上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地阐述了腾讯的具身智能战略。紧接着,3月24日,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的佼佼者智元机器人宣布获得腾讯的投资,腾讯持股2%。

事实上,腾讯并非初次探索具身智能。早在2018年,腾讯就成立了Robotics X实验室,推出了四足、双足机器人等成果,并自研了灵巧手、视觉识别等技术。如今,腾讯的基座模型混元虽不以多模态能力为主打,但仍处于全球领先梯队,这为其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探索提供了强大动力。

腾讯之后,京东、vivo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布局具身智能。京东据传将侧重于家用场景,已成立相关业务部门;vivo则官宣成立“vivo机器人Lab”,致力于突破家庭机器人的“大脑”与“眼睛”技术,首款产品预计在未来2—3年内面世。

间接参与与生态构建

阿里巴巴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探索同样值得关注。其不仅通过蚂蚁灵波科技有限公司等主体进行布局,还积极投资具身智能相关企业,如有鹿机器人、星海图等,旨在打通具身智能、机器人本体和应用场景的生态链。

小米、美团等企业也在具身智能领域有所动作。小米参与了工业领域具身智能企业小雨智造的A轮融资;而美团虽在AI领域相对低调,却持有国内人气旺盛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8%的股份。

然而,在机器人量产受技术价格限制尚未普及,且人形机器人交互模态和效率仍有待提升的现状下,具身智能领域的竞争主要停留在资本层面。未来,大厂能否依托AI智能体,通过现有生态的嫁接实现差异化竞争,尚需时间给出答案。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