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获新政策支持
AI导读: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从八个方面支持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包括推进首发经济、优化入境政策和消费环境、发挥免税店作用等。
提振消费又有新政策出台。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并于3月26日正式公布。《若干措施》围绕八个关键领域,助力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统称相关城市)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推动首发经济、优化入境政策及消费环境。
在首发经济方面,《若干措施》强调打造特色首发活动品牌,增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消费引领力。计划建立全球新品首发地标,强化时装周、汽车展等平台,吸引全球顶尖品牌开设首店,完善首发经济生态链。
针对入境政策和消费环境,《若干措施》提出优化外籍人员入境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入境服务指南、通讯、外币兑换和移动支付等。鼓励增设国际直飞航线,创建国际消费集聚区和友好型商圈。
免税店和离境退税政策也将得到更好发挥。《若干措施》要求落实市内免税店政策,加速已批准免税店的建设和运营。同时,优化离境退税商店布局,增加退税商店数量,打造特色退税街区。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表示,全球优质消费资源正加速向这些城市聚集。2024年,相关城市入境外国人数量翻倍,占全国比重约三成;离境退税商店和销售额占比分别超过全国六成和七成。
此外,《若干措施》还支持国际邮轮母港建设,推动“邮轮+”业态创新,拓展低空消费场景。同时,鼓励举办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和演出活动,提高大型活动的售票比例。
在促进汽车消费方面,开展汽车流通改革试点,发展汽车赛事、房车露营等新场景,扩大汽车后市场消费。并推动AI、VR、大数据等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应用,打造“人工智能+消费”新场景。
自2019年商务部等14部门提出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以来,经过数年努力,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已获批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商务部数据显示,这五个城市的中华老字号数量占全国近三分之一,消费品进口占比超过一半。商务部将继续指导这些城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国际化消费场景,丰富品质消费供给,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