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面临双重冲击,AI技术助力破局
AI导读:
中国基层医疗正处于医保监管趋严和医疗科技变革的双重冲击之下。3月26日-28日,诊博会聚焦全生命周期管理、AI技术等手段推动基层医疗向精细化、理性化迈进。多家上市公司已布局AI技术,助力提升基层医疗运营能力。
财联社3月26日讯 中国基层医疗正处于医保监管趋严和医疗科技变革的双重冲击之下,如何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成为行业焦点。3月26日-28日,由诊锁界、深圳市社区卫生协会主办的2025第6届诊博会暨美好基层医疗生态合作大会在成都隆重举行,以“涌现——迎健康需求爆发,以客户价值创造驱动新增长”为主题,聚焦全生命周期管理、AI技术等手段推动基层医疗向精细化、理性化迈进。
基层诊所如何在巨变改革期中破局?
针对基层诊所的发展现状,诊锁界创始人高哲指出,基层门诊正面临严峻挑战,包括公立医疗的吸流效应、消费降级导致的病人延迟就医、养生疗愈机构的兴起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2024年门诊量出现下滑。同时,强森医疗集团董事长何海洋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强调医疗服务一级市场融资总额逐年下降,反映出市场信心不足和不确定性增加。
然而,高哲进一步强调,我国诊所正处于巨变改革的关键期,预计将持续至2030年,期间各年龄段人群的健康需求旺盛,同时“强基层”的趋势愈发明显。2023年总门诊量同比增长显著,基层医疗门诊量占比超过半数。与药店相比,诊所连锁化率尚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医药院外终端市场份额的增大,诊所将成为主要受益者,而药店的专业化转型也将使其成为诊所的重要竞争对手。
何海洋认为,基层医疗服务需转变理念,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LTV),构建从预防、诊疗、康复到健康管理的全链条服务。同时,要在细分赛道寻求突破,利用数据分层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并通过服务+实物的方式激活增量需求。此外,基层诊所应从单打独斗走向社区联盟,构建生态合作,打造“15分钟健康生活圈”,并向居家医疗、职场健康干预等场景延伸。
科特勒咨询集团全球合伙人曹虎以梅奥诊所为例,强调了品牌塑造的重要性。他认为技术是工具,人文是核心。基层医疗机构应学会讲述情感和价值观故事,提高品牌信誉和顾客终身价值。在制定品牌战略时,需具备前瞻性,避免盲目跟风。
AI医疗:从诊所迈向家庭
如何更高效挖掘基层医疗的健康需求?AI技术成为今日会议的热点话题。随着大模型的兴起,医疗人工智能迎来热潮,广泛应用于影像AI诊断、智能导诊、预问诊、健康咨询、报告解读等领域。
目前,多家上市公司已布局AI技术,助力提升基层医疗运营能力。例如,久远银海推出的诊所智能体“杏灵”,基于大模型提供预问诊报告、鉴别诊断思路及治疗方案建议。科大讯飞旗下讯飞医疗则利用AI技术为医疗行业提供辅助诊断、治疗效果评估、诊后管理、慢病管理等解决方案。卫宁健康的WiNEX Copilot智能医护助手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智能化服务矩阵。
河南动销企业管理咨询总经理郑佩将技术赋能基层医疗分为四个模块:数智化升级、AI工具辅助、数据驱动运营、新媒体引流。其中,数智化升级包括开发诊所专属APP或小程序;AI工具辅助则利用大模型进行皮肤病图像识别、慢病风险评估等;数据驱动运营通过建立患者数据库分析消费习惯和健康需求;新媒体引流则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增加客户黏性。
在基层医疗中,AI技术将应用于哪些场景?长济医疗CEO梁大盛认为,AI辅诊可附着于系统、硬件或平台。随着智能检测设备的配合,AI健康医疗服务有望从诊所走进家庭。未来,搭载AI功能的“无人诊所”时代或将到来,医生角色也将发生转变,AI并非替代医生,而是让基层医疗回归人文关怀。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