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攀升至20%,跨境电商面临挑战。出海企业加大投入,海外仓成为转型方向。品牌力较强的企业和非同质化的细分赛道受影响较小。真正的抗风险能力源于企业创造独特价值的能力。

近段时间,出海企业之间的交流中,关税成为了一个热议话题。自年初以来,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累计已攀升至20%,而原本利好跨境电商的“800美元小额豁免”政策也面临终结。美国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国,其关税政策的变动无疑波及了大部分有海外业务的企业。

面对这一挑战,无人能够置身事外。门槛的提高、成本的激增以及规则的重塑,让行业共识愈发清晰:跨境电商即将迎来一场洗牌和迭代,但那些有竞争力的企业仍将留在牌桌上。

eBay大中华区销售与品类管理总经理庞涛向记者表示:“过去,很多企业认为跨境电商是一个充分竞争、低门槛准入的市场。然而,未来其门槛将提高,这将带来一些变化和转型,其实对很多企业来说是一个机遇。”

政策的不确定性已成为新常态,但仍有企业选择逆周期加码投入,更有部分赛道展现出超乎寻常的抗压能力。这背后,是怎样的商业逻辑在支撑?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累计对中国商品加征了20%的关税。同时,自2016年起支撑中国跨境电商高速增长的“800美元小额豁免”政策也面临终结。对于出海企业来说,这直接影响到了物流成本、供应链重构以及清关效率等方面。

尽管挑战加剧,仍有大量企业在加大投入,而非采取保守策略应对。eBay中国跨境贸易事业部华东区总经理潘喆虎表示,几乎所有大卖家都在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这种投入主要体现在扩大产能、开拓新的产品线、建设海外仓以及增加人力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特别是在大型卖家群体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海外仓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方向。相比直邮,海外仓可以极大程度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时效。如果“小额豁免”政策取消,海外仓将是大量跨境电商卖家转型的方向。

此外,这些投入也反映出了整个卖家群体对美国市场的信心。美国仍是众多出海企业的主要市场,从供需两端的基本面来看,目前尚未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制造仍然是全球最高效的供应链,生意的增长仍是主要趋势。

在这场风波中,品牌力较强的企业和一些非同质化的细分赛道受影响较小。品牌溢价能够抵消一部分成本上升,同时品牌具有较高的用户黏性。例如,收藏卡、品牌球鞋等个性化的收藏品在美国市场增长迅速。

eBay数据显示,一些限量收藏卡的价格在eBay平台上拍出高价。对于这类产品来说,关税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其附加值高,且市场上难以找到完全的替代品。

无论是哪个品类,品牌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大趋势不会变。真正的抗风险能力,不是来自政策庇护,而是源于企业创造独特价值的能力。这场压力测试,或许正是中国出海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转折点。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