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正式实施,推动零碳园区建设与发展
AI导读:
《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由中国节能协会颁布实施,为零碳园区的建设与评价提供标准化依据。标准涵盖维度广泛,包含多个一级和二级指标,注重管理与监督。已有300余家工厂通过零碳工厂认证,下一步将联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推广标准,推动更多园区和企业参与零碳建设。
3月18日,由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新京报社等单位联合编制的《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T/CECA-G 0344-2025)团体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式由中国节能协会颁布实施,为零碳园区的建设与评价提供了科学、系统、可操作的标准化依据。此次,新京报零碳研究院也是参编单位之一。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零碳园区”,并将其作为2025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今年两会,“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被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的政策利好,为2025年零碳园区建设全面拉开序幕。
在此背景之下,中国节能协会汲取各方意见,制定发布的《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可谓恰逢其时。为探究标准的实用性以及特别之处,新京报零碳研究院近日专访了中国节能协会副秘书长兼碳中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军涛。
这套标准对零碳园区创建和评价原则、零碳园区基本要求等都提出了具体且明确的要求。它旨在通过标准化手段,推动零碳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目前行业内已发布多个与零碳园区相关的评价技术规范,中国节能协会的这套标准有什么特别之处?
张军涛:中国节能协会的标准涵盖维度广泛、内容全面细致,更全面地反映零碳园区的建设水平。尤其是在建设要求方面,标准从零碳园区创建和评价原则、零碳园区基本要求等都提出了具体且明确的要求,为园区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指导。
在评价要求上,标准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多个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从多个角度对园区进行综合评价,直观反映园区的零碳建设水平,便于园区找准自身定位,明确改进方向。
另外,我们这套标准更注重管理与监督,中国节能协会强调配合相关部门建立健全配套的政策支持体系和监管机制,确保评价工作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已有世界500强在内的300余家工厂通过零碳工厂认证。这些企业包括远景能源有限公司、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等。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中国节能协会在2022年曾发布过《零碳工厂评价规范》(T/CECA-G 0171-2022),三年间是不是有工厂用过2022年版的标准?各方反馈如何?
张军涛:中国节能协会发布的《零碳工厂评价规范》是国内首个可量化评价的“零碳工厂”标准。自发布以来,已有众多企业完成了零碳工厂的评价认证工作,反馈积极。
该标准覆盖行业广泛,企业认可度非常高,认为该标准为零碳工厂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路径。通过实施该标准,企业不仅能够实现节能减排,还能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会联动各地政府、企业、科研等机构推广标准。推动更多园区和企业参与零碳建设。
张军涛:我们会加强与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合作,争取将《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纳入地方政策支持体系;联合其他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共同开展标准推广活动;联动企业,尤其是具有技术、产品、服务优势的企业合作,推动标准应用;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相关研究。
另外,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将开展“零碳中国行”系列活动,聚焦政策宣讲与“零碳园区”创建项目的交流;选择一批园区作为试点,按照《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进行建设和改造;并依据规范,对园区进行评价认证。
零碳园区创建要充分调研,避免盲目跟风。确保零碳园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张军涛:在追求零碳园区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避免盲目跟风,依据园区本身的资源禀赋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做好规划。
总之,零碳园区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园区的资源禀赋和实际情况,通过科学规划和精细化管理,实现可持续的零碳发展目标。
(文章来源:新京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