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民营企业凭借过硬技术和创新创意,积极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合作。跨境电商成为新外贸渠道,新能源汽车等成为优势出口产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金融机构优化服务,助力民企行稳致远。民企本土化运营,合作共赢,推动经贸互联互通,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动力。

  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题:统筹发展和安全,民企更好“走出去”

  新华社记者丁乐、邵鲁文、魏一骏

  在全球化浪潮中,“新三样”(电动车、光伏产品、动力电池)正助力中国低碳转型,跨境电商让购物更便捷,人形机器人海外走红,电影《哪吒2》和游戏《黑神话:悟空》也在国际上收获粉丝。近年来,众多中国民营企业凭借卓越技术、创新思维,严守安全底线,积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在全球市场中乘风破浪。

  扬帆起航,奋力开拓新局面

  苏州贝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鋆通过跨境电商开辟外贸新路径,与海外红人主播、欧美时尚博主合作,不断推出新品,年销售额近2亿元,同比增长近15%。面对国际市场的风浪,中国民营企业勇往直前,成为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已连续6年稳居我国外贸经营主体地位。今年前2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额达3.69万亿元,占比升至56.4%。

  民营企业在量的增长同时,更注重质的提升。2024年,我国民营企业首次成为高技术产品最大进出口主体。今年前2个月,民营企业高技术产品进出口额达6240亿元,占比49.3%。

  “走出去”之路虽充满挑战,但民营企业主动作为。

  新能源汽车是民企出口的优势产品。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积极创新,通过海外并购、投资建厂等方式加速全球化布局,如比亚迪在泰国等地建设新能源汽车工厂。

  无锡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加速泰国工厂建设,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将达4亿元。天津市武清区新发地毯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新亮表示,一季度业绩开门红,正积极开拓新市场,准备广交会。

  业内人士指出,面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民营企业在政策支持下,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调整市场布局,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保驾护航,助力民企行稳致远

  开拓新市场面临资金难题。小微企业山东恒源新能源有限公司因资金不足制约发展,得益于当地农商行的“鲁贸贷”政策,获得300万元授信额度,出口收入翻倍。

  山东省商务厅副厅长崔洪光表示,2024年,“鲁贸贷”“齐鲁进口贷”等政策惠及4686家外贸企业。

  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持续优化服务,累计支持民营企业出海项目109个,融资规模达253亿美元。

  各地政府也积极作为,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浙江加强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和利益维护机制建设;广东、江苏等地推出专门服务机构,提供税务、法律等服务。

  广州南沙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提供一站式服务,截至2024年底,已协助132家企业完成165个ODI备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优化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好政策支撑。

  合作共赢,扬帆远航

  跨国企业长远发展需本土化运营。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本土化比例超98%,与埃及共同开发玻纤生产技术,推动埃及成为全球玻璃纤维出口国前列。

  中国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东道国创造就业机会、提供职业培训,增进百姓福祉。山东利森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新西兰奥克兰建造温室,将山东寿光的温室大棚技术推广到40余个国家。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智能制造产线方案,助力北美储能电池制造商和德国车企提升效率、降低成本,2024年海外业务增幅约30%。

  越来越多的中国民营企业扬帆出海,在学习中融入,在融入中发展,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