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晋级万亿消费之城,长三角消费动能强劲
AI导读:
苏州成为全国第7座、长三角第2座“万亿级”消费城市,彰显消费动能强劲。南京、杭州冲刺万亿消费目标,上海则全力打造“首发经济”生态圈,推动消费市场繁荣发展。
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在国内27座“GDP万亿城市”中,仅七座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万亿元。这些“万亿消费之城”相比“GDP万亿之城”,其含金量或许更高。
根据苏州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24年苏州市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24年苏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称“社零总额”)10043.7亿元,同比增长4.8%,成为全国第7座、长三角第2座“万亿级”消费城市,也是首个迈入“万亿级消费俱乐部”的地级市。这一成就彰显了苏州消费市场的强劲动力。
苏州凭何晋级
财经评论员徐浩平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苏州的消费活力源于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作为全球制造业重镇,苏州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41.75万人,居江苏省首位,不仅夯实了“稳收入”基础,更通过“以产兴城”模式构建起从生产到消费的生态链。苏州的产业升级与就业扩容,带动了收入增长与消费提质,形成了良性循环。
数据显示,2024年苏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迈上4.7万亿元新台阶,同比增长4.7%,位居全国工业城市第2名。同时,苏州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7524元,是全国的1.88倍、江苏省的1.4倍,在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
苏州还积极打造“演艺+”“赛事+”等消费新场景,2024年共举办5000人以上规模的演唱会65场、1000人以上规模的演唱会90场,门票总收入超8亿元,城市演唱会活跃程度居全国第五。此外,苏州2024年共发放各类促消费补贴29.18亿元,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徐浩平分析称,苏州通过打造“演艺+文旅”“赛事+商业”等跨界IP,将文化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使城市从“生产中心”向“体验中心”转型。这种创新不仅延长了消费链条,更重塑了城市品牌吸引力。
2025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苏州将“突出扩容增效,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确立为2025年十大重点工作的首要任务,将继续优化补贴方式,加力扩围以旧换新,推动更多消费品纳入支持范围。
徐浩平表示,苏州正探索如何让政策红利更精准地触达消费端,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宁杭冲刺“万亿”
在7座“万亿消费之城”之后,南京(8552.75亿元)、武汉(7931.87亿元)、杭州(7883.8亿元)三座副省级城市分列全国十大消费城市的第八到第十位,长三角占据两席。目前,南京和杭州均给出了冲刺“万亿”或“准万亿”的具体时间线。
南京和杭州在收入水平、人口规模与城镇化率等方面各具优势,均致力于提升消费规模与质量。徐浩平分析称,南京的重工业基础扎实,城镇化率高,容易催生高频消费场景;而杭州虽坐拥数字经济高地,但电商平台销售数据导致大量消费外流,需通过政策创新将线上消费优势转化为线下消费动能。
上海发力“首发经济”
2024年上海实现社零总额17940.19亿元,连续7年稳居全国榜首。作为全国消费第一大市,上海正全力打造“首发经济”生态圈,吸引众多品牌举办首发活动,新增首店数量与质量均稳居全国首位。
上海的“首发经济”政策已推进近7年,不断推出新措施提高通关效率、加大扶持力度、优化行政审批等。此外,上海还提供力度空前的消费补贴,重点支持汽车、家电、家居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创下历年新高。
2025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上海将更加注重推进服务消费扩容升级,加快发展新型消费、汽车消费、绿色消费等新业态,推动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发展。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