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央视“3·15”晚会曝光没有消毒的一次性内裤、被翻新的卫生巾纸尿裤等问题一次性日用品,引发广泛关注。市场上一次性用品还存在诸多“玄机”,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时需格外注意。

今年央视“3·15”晚会上,没有消毒的一次性内裤、被翻新的卫生巾纸尿裤等一次性日用品被曝光,引发广泛关注。涉案生产企业已接受监管部门调查,消费者对此深感意外与气愤,原以为干净卫生的一次性用品竟存在诸多问题。

事实上,除了央视曝光的案例,市场上的一次性用品还隐藏着不少“玄机”。部分产品涉嫌利用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使用不当更可能增加安全隐患。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时需格外注意。

近年来,一次性洗脸巾、浴巾在市场上流行起来。相比传统毛巾易滋生细菌,一次性柔巾因其单片价格低廉且方便卫生,成为许多消费者的新选择。然而,市面上的柔巾分为“绵柔巾”和“棉柔巾”,两者虽手感相似,但成分和性能却大不相同。

专业人士指出,“绵柔”和“棉柔”均为商品名称,非规范纤维名称。绵柔巾的主要纤维为聚酯纤维、粘胶纤维等化学纤维,而棉柔巾则以棉为代表的天然纤维为主。尤其要注意,标注为“植物纤维”的柔巾也不等于“全天然”或“全棉”,仍属于化学纤维范畴。

绵柔巾与棉柔巾对比

从吸水性来看,绵柔巾往往弱于棉柔巾,湿水后的细腻度也不及棉柔巾。此外,绵柔巾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使用化学成分,成品含有化学残留,虽符合国家标准的残留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但对婴幼儿、敏感肌肤人群来说,使用体验较差。

一次性湿巾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尤其在春日踏青、外出旅行等场景下,以及有婴幼儿的家庭更是必备品。但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湿巾都能消毒杀菌;而能消毒灭菌的产品,却不一定能擦拭面部。

湿巾的主要成分是水,根据用途可能添加消毒剂、抗菌剂、香料等成分。有的湿巾只有湿润作用,不能杀灭细菌病毒,只能去除一般灰尘。而消毒湿巾则根据添加的消毒成分不同,具有不同的杀菌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能消毒的一次性湿巾就比不能消毒的好。消毒湿巾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建议敏感肌、婴幼儿等使用。对正常人群来说,也不建议用来擦拭嘴部。

湿巾对比

此外,不论何种湿巾,开封后都容易受外界环境污染,如果保存不当,湿润的环境更容易滋生细菌、霉菌等微生物。被污染的湿巾不仅不能清洁,反而会带来卫生问题。因此,消费者选购大包装湿巾时,要注意保存环境并及时使用。

一次性容器,如饮料瓶、餐盒、预包装食品塑料盒等,在使用时也有禁忌。符合国家标准的容器在正常使用时是安全的,但重复使用或不当使用可能增加安全风险。

例如,PET瓶虽适合装水、饮料,但盛装醋等酸性液体可能会析出有害物质;同时,PET不耐高温,盛装过热食品会变形并迁移出有害物质。因此,消费者应避免将PET瓶用于分装食用油或放在高温环境中。

不同材质的塑料容器,其使用禁忌也不同。有的不能盛放酸、碱性较强的食物;有的不能放入微波炉加热;还有的不适用于洗碗机等。消费者可通过容器上带有数字的三角形标志来辨别材质。

塑料容器材质标志

为避免使用风险,消费者只需记住不重复使用一次性容器即可。若想环保,可将它们投入可回收物垃圾桶,进入正常的回收利用环节。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