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生态环境部宣布,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行业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预计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1500家,覆盖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超60%。此举旨在推动碳减排,完善碳定价机制。

  中新社北京3月26日电 (记者阮煜琳)备受瞩目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正式落地。中国生态环境部26日宣布,钢铁、水泥、冶炼三个行业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预计将新增约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超过60%。

  根据国务院部署,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进入实质操作阶段。这一举措旨在积极稳妥地将更多高排放行业纳入碳市场,以推动碳减排。

  自2021年7月起,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发电行业为起点启动上线交易,已成为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经过近四年发展,市场运行平稳,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数据质量显著提升,中国碳定价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钢铁、水泥行业主要管控二氧化碳排放,而铝冶炼行业还需管控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人表示,此次扩围实现了碳市场从单一行业向多行业、从单一能源活动向能源活动与工业过程、从单一二氧化碳向多种温室气体管控的转变。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指出,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覆盖发电行业2200家重点排放单位,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50亿吨。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年排放约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比超过20%。扩围后,市场覆盖范围将大幅扩大。

  《方案》提出,将分阶段推进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确保扩围工作稳妥有序。

  考虑到新纳入企业需要时间适应规则、熟悉市场,生态环境部将借鉴发电行业经验,分阶段推进。启动阶段将重点夯实碳排放管理基础,推动企业熟悉市场规则;深化阶段将完善政策法规,健全监管机制,提升市场参与能力。

  通过纳入更多减排成本不同的主体,市场活力将得到增强,全社会减排成本有望降低。生态环境部近期将发布相关通知,明确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碳排放报告核查等任务及时限。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