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清朗浦江·2025”上海网络生态治理旬期间,监管部门、内容平台合力拆解黑灰产链条,避免普通人被卷入黑灰产。文章介绍了黑灰产的运作方式、危害以及平台、监管部门的打击措施,呼吁公众警惕并积极举报相关线索。

从热搜榜上的“3秒7万转发”到直播间里的机器人刷屏,从电商平台的虚假好评到金融领域的恶意代理维权,黑灰产已渗透进数字生活的毛细血管。黑灰产像病毒般寄生在流量经济中,吞噬了平台生态的公正性,扭曲着网民的认知与信任。

如何避免屏幕背后的数据沦为犯罪工具?关乎真实与虚假的战斗在数字世界不断打响。在“清朗浦江·2025”上海网络生态治理旬期间,监管部门、内容平台合力拆解黑灰产链条构成,避免普通人“被”卷入黑灰产,营造网络清朗空间。

普通人“被”卷入黑灰产

黑灰产是一条高度分工的产业链条。普通人可能会被“开盒”推上风口浪尖,也可能被技术黑箱以“兼职创收”“效率工具”等伪装为名蒙蔽了双眼,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犯罪帮凶。

2024年3月,一起水军团伙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广告吸引社会人员,引导相关人员注册账号、发布贴文,并按照点击情况与相关人员分成牟利的案例被曝光。该团伙制造并炒作多个“热点”,对网络舆论生态和公共生活秩序造成干扰,骗取平台收益补贴。

警方追踪发现,该团伙控制账号达20万个,月均发文70余篇,最终因非法经营罪被依法惩处。

上海网警提醒,浏览信息时应甄别信息来源,谨慎识别虚假消息,切勿随手转发。

在“清朗浦江·2025”网络生态治理旬启动仪式上,上海网信部门通报了多起账号发布虚假信息、赚取流量、操纵账号牟利的案例。

小红书、B站、帆书等内容平台举办了企业开放日,介绍流量算法推送机制,并展示了自查和打击黑灰产的情况。

“网络水军、未成年人违规、引流诈骗等违规现象正在隐蔽化。”小红书黑灰产治理专项负责人提到,打击黑灰产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违规现象由公域向私域转移;二是违规表达从纯文字、图片向字母缩写、符号、黑话靠拢。

黑灰产养号和恶意营销成为网络整治的两大重点领域。

上海市委网信办建立了跨平台水军行为监测联动机制,多部门协同联动,全链条整治网络水军行为。

让流量回归真实

小红书成立专项团队,开启史上最严黑灰产治理专项,累计封禁400多万个账号,减少黑灰产70%的曝光。

网络内容形式多变,防御难点在于黑灰产账号隐匿身份与意图,但异常行为模式可识别,包括频繁发布同质化内容、高密度互动、批量私信用户等。

现在,通过识别用户特征和行为,能更高效打击黑灰产。

监管部门指导平台优化技术手段,利用大数据和AI识别异常账号,监测流量异常,前置拦截网络水军账号。

B站推出“哔哩哔哩社区小管家”,分享治理案例,维护社区氛围。

公众应警惕占卜预测、色情低俗、黄牛卖票、买卖游戏账号等黑灰产行为,积极向平台或网信部门举报。

常见的骗局包括伪装UGC账号发笔记,盗图批量发笔记,误导用户吸引流量,组织虚假互动,影响用户消费决策。

这些虚假测评或避雷帖假装客观评测,实际夹带营销推广内容,或发布无事实根据的排行榜,向站外引流,再把用户信息倒卖给下游机构。

让热搜榜单回归真实热度,斩断黑灰产的技术和利益链条,需要监管、平台和用户三方合力。

“清朗浦江·2025”守护的不仅是网络清朗空间,更是数字时代普通人对真实信息的知情权。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