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高管:量子计算技术五年后将实现重大突破
AI导读:
谷歌高管预测,量子计算技术将在五年内实现现代计算机无法达成的实际应用,包括在尖端物理研究领域发挥作用。谷歌已推出量子芯片“Willow”,并声称能大幅减少错误,但实现实用应用仍需时间。
谷歌高管最新预测,量子计算技术五年内将实现现代计算机无法达成的实际应用。谷歌量子AI部门“Quantum AI”的量子硬件总监Julian Kelly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量子计算机未来将在尖端物理研究领域发挥关键作用,甚至能创造全新类型的数据。
Kelly强调:“我们预计,五年后,量子计算机将在实际应用上取得真正突破,解决传统计算机无法应对的难题。”
据财联社报道,去年12月,谷歌推出量子芯片“Willow”,声称可大幅减少错误,成功解决量子纠错这一长达30年的重大挑战。谷歌表示,这一进展为构建真正实用的量子计算机指明了方向。据悉,105个量子比特的Willow存储在低温恒温器中,但专家估计,实现实用应用至少需要100万个量子比特。

量子比特能同时处于多种状态,而传统计算机的比特只能为0或1。Kelly指出:“量子计算机基于量子力学运作,能从根本上解析宇宙的运行机制。”他透露,量子计算机的首批应用可能涉及模拟复杂的尖端物理系统,这些系统传统计算机难以处理。
此外,量子计算机或可用于生成训练人工智能(AI)的数据,尽管Kelly认为这仅是“推测性”用途,并指出目前的人工智能模型无法在量子计算机上运行。
近年来,量子计算领域因市场对英伟达AI芯片的关注而受益,投资者正寻找能引发新一轮科技热潮的下一代处理器,如同GPU在AI浪潮中的作用。英伟达虽未涉足量子处理器研发,但上周举办了“量子日”活动,邀请12家量子公司共商技术,亚马逊和微软的代表也讨论了量子技术的潜力。
不过,英伟达CEO黄仁勋今年1月曾对量子计算的短期前景持怀疑态度,预测有实用价值的量子计算机可能在未来15年内都难以问世,导致多家量子计算公司股价下跌。但他在上周的讲话中收回了这一言论,承认自己“说错了”,同时强调该技术仍面临巨大挑战。
“量子计算拥有潜力和希望,能带来深远影响,”黄仁勋表示,“但这项技术极其复杂。”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