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近日公布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旨在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并明确了付款期限、非现金支付方式及投诉处理机制等。条例还设“法律责任”专章,对拖欠行为实施限制措施。

  中新社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刘育英)中国近日公布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旨在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并将成功经验法规化,自2025年6月1日起实施。司法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对此进行解读。

  近年来,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规模持续扩大,账期延长,“连环欠”现象频发。修订前的《条例》在实施中面临诸多问题,如工作机制不完善、部门职责不明确、监督管理措施不到位等。为解决这些问题,修订后的《条例》从规范支付行为、强化支付责任等方面进行了三方面修订:明确了付款期限、完善了非现金支付方式,并确定了无争议款项的付款义务。

  在强化政府监管方面,修订后的《条例》明确了定期工作汇报制度、建立了约谈通报制度,并细化了限制措施。对于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情节严重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机关、事业单位,将在公务消费、办公用房、经费安排等方面受限;对大型企业,将在财政资金支持、投资项目审批、融资获取等方面受到依法依规的限制。

  此外,《条例》还完善了投诉处理机制,建立了国家统一的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投诉平台,并明确了投诉处理时限和各主体的权利义务。

  财经聚焦:《条例》专设“法律责任”一章,规定国有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款项造成不良后果的,将对负有责任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对恐吓、打击报复等违法行为,也补充完善了相关法律责任。(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