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3月24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条例更加注重细节,增强了针对性和执行力,并强化了监督制约和惩戒机制,旨在切实维护中小企业账款权益,防止新欠账发生。

  3月24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下称《条例》),并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聚焦解决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难题、将有效经验做法法规化的重要举措,旨在加强中小企业权益保护。

  自2020年9月1日实施以来,原《条例》在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国内外形势复杂,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增长、账期延长,“连环欠”现象频发,防止新欠账成为新的挑战。

  修订后的《条例》更加注重细节,增强了针对性和执行力。设立了“款项支付规定”专章,明确了付款期限,完善了非现金支付条件,强化了无争议款项的付款义务。同时,禁止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将保证金限定为现金,接受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保函等保证,封闭了垫资渠道。

  此外,《条例》强化了监督制约和惩戒机制。包括持续强化体制内监督,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大型企业定期报告逾期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情况;强化中小企业监督,建立国家统一的拖欠投诉平台,加强投诉处理机制建设;强化舆论监督,鼓励新闻媒体开展公益宣传,加强对拖欠行为的监督。

  惩戒方面,《条例》设立“法律责任”专章,对拒不改正的机关、事业单位和造成不良后果的国有大型企业,依法给予处分。对失信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采取限制措施,包括公务消费、经费安排、财政资金支持、投资项目审批等方面的限制。

  总之,修订后的《条例》旨在切实维护中小企业账款权益,包括清理历史欠账和防止新欠账。这需要在强化责任意识、完善支付保障措施的同时,将有效经验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增强刚性和执行力。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完善监督、加大处罚是重要基础。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