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人工智能技术正引领众多领域实现消费升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我国拥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和丰富的数据资源,为“人工智能+消费”提供有力支撑,但仍需解决智能化水平不足等问题。

  智能房间依据主人的指令进入“影院模式”,自动驾驶车辆载着乘客前往目的地,护理机器人为失能老人提供按摩和清洁服务,数字人导游与博物馆游客实时互动……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如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愈发普遍,人工智能技术正引领众多领域悄然实现消费升级。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旨在促进“人工智能+消费”的深度融合,加速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广泛应用,以此开辟具有高成长性的消费新领域。

  该政策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科技正深刻改变市场需求,引领消费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智能算法精准捕捉消费者需求,虚实融合场景突破体验边界,数据要素赋能产业链协同,共同描绘出未来消费生态的宏伟蓝图。

  消费场景的智能化转型打破了物理与数字空间的界限,让产品和服务更加智能化,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同时使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灵活调整资源配置,从而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无疑将加速消费场景扩容提质,对于推动生产力新质发展与新型消费有机结合、打通生产至消费的关键链路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拥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和丰富的数据资源,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领先,人工智能产业整体实力居全球前列,覆盖全产业链。此外,我国还是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多的国家,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大模型产品。这些因素均为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发展“人工智能+消费”仍面临智能化水平不足、技术成熟度不够等问题,消费者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担忧,以及企业在市场推广中遇到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因此,应构建积极开放的政策环境,加强多元化消费场景的制度建设,完善要素保障、技术标准、产业政策和市场监管体系。

  智能革命与消费升级的协同演进,正催生更加包容、可持续的新型消费生态。在此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坚守技术向善的原则,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创造更多价值,将消费红利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