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借鉴国际经验,规范经营主体间款项支付行为,强化源头治理,明确解决拖欠机制和原则,系统性治理拖欠问题。此次修订明确了行业协会规范引导作用,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实施以来,对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本次新修订的《条例》进行了修改完善,借鉴国际经验,规范经营主体间款项支付行为,构建均衡机制,维护市场秩序。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面临大型企业市场优势带来的挑战。本次《条例》修订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完善付款时限、监督管理、信用约束等领域法律保护。如大型企业应在货物、工程、服务交付之日起60日内支付款项,拖欠严重者将受限制性措施。这体现了法治手段保护中小企业权益的现代经济治理智慧。

同时,《条例》修订强化源头治理,明确解决拖欠机制和原则,系统性治理拖欠问题。明确中央与地方责任,细化部门分工,通过立法压实责任。县级以上政府可实施监督检查等措施,确保有效监管,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将引导大型企业履行支付义务,防止拖欠。提供信息咨询、权益保护等服务,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此次修订明确了行业协会规范引导作用,推动建立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形成政府监管、协会自治、社会监督的保障机制。

综上所述,新修订的《条例》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突出问题导向,借鉴国际经验,细化规定,是健全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法律体系的重大举措,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作者系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副会长)(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