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后《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强化行业公信力
AI导读:
修订后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对出具虚假、不实检验检测报告的行为实施更严厉惩处,旨在强化检验检测行业的公信力和专业性,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记者24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修订后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近日正式发布,对出具虚假、不实检验检测报告的行为将实施更严厉的惩处措施,旨在强化检验检测行业的公信力和专业性。(3月24日新华社)
在当今社会,检验检测如同“慧眼”,广泛存在于衣食住行、产业升级、生态环保和质量安全等各个领域。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质量守门人”,检验检测行业的公信力与专业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企业的市场信誉以及整体的社会经济秩序。因此,检验检测报告被形象地比作质量管理的“体检证”、消费行为的“安全证”以及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数量迅速增长,市场热度持续攀升。然而,市场上仍存在“散而不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特别是频繁曝光的检测造假现象,严重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和行业公信力。真实和质量是检验检测行业的“生命线”,但近年来媒体时有报道检测机构存在“一测多用”、大做“盖章生意”,以及资质冒用、数据造假、出具“带病”鉴定报告等问题。这些乱象表明,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刻不容缓。
如何有效监管?《办法》给出了明确的路径和方法,打出了一套“组合拳”。针对当前检验检测造假成本偏低、从业人员责任虚化等突出问题,《办法》紧盯痛点,向问题核心求解。例如,对未经检测就出具报告、替检漏检、篡改数据、伪造结果等行为,罚款上限提高至十万元,以此提高违法成本,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检验检测市场秩序。此外,压实责任也是关键一环,《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检验检测机构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等管理人员的职责,规范了检验检测从业人员的行为,压实了检验检测机构的主体责任,用一张“责任网”牢牢守护检验检测的“生命线”。
新规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落实。在《办法》落地过程中,既要加强政策宣介、以案说法等,提升检验检测机构的合规经营意识;又要加强对轻微违法行为的说服教育、提醒敦促、约谈纠正等,及时阻断问题恶化。同时,还要深入跟踪调查评估执行情况,将问效与问计相结合、抓落实与强监管相统一,形成《办法》从“修订—落实—评估—反馈”的良性循环。只有将各项举措落实落细、把制度网络织紧织密,才能推动检验检测行业更好地“传递信任、服务发展”。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