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多家银行提升消费贷款额度并延长期限,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并考虑出台金融支持扩大消费的专门文件,持续助力提振消费。

  对消费贷款进行额度提升和期限延长,以刺激消费;同时,正在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的支持力度;并考虑出台金融支持扩大消费的专门文件。这一系列已落地或在推进中的金融支持举措,将持续为提振消费注入动力。

  消费贷迎来“提额延时”

  “消费贷年利率仅2.58%,最长可借7年。”深圳一名“90后”消费者表示,买车计划因此得以实现。近期,多家银行优化了消费贷产品,部分产品贷款额度由20万元提升至30万元,线下提款最高可达5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可达7年。

  国有大行率先行动,鼓励居民扩大耐用及大宗消费。中国银行将消费贷产品最高额度提升至50万元;工商银行消费贷产品执行30万元额度标准,贷款期限由5年延长至7年。招商银行也将“闪电贷”贷款最长期限延长至7年。

  针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长期消费场景,部分银行推出了额度更大、期限更长的金融产品,以减轻消费者还款压力。例如,平安银行为车主开辟了大额贷款申请通道,贷款可用于创业、扩大生产、教育等,最高贷款期限为60个月。

  中长期消费贷款的扩容,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有望带动汽车、家装等产业链的发展。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指出,居民在汽车置换、家居装修改造等领域的长期大额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但传统消费贷款存在额度受限、贷款期限短的痛点。

  薛洪言表示,以新能源汽车购置为例,延长贷款期限至5年以上可有效降低月度还款金额,更好地匹配车辆使用寿命与还款周期,有助于刺激20万元以上中高端车型的消费。“提额延时”与“以旧换新”补贴形成“金融+财政”的组合拳,有助于推动“以旧换新”政策的落地。

  多项金融促消费措施蓄势待发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中国人民银行将与金融监管等部门合作,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扩大消费的专门文件,并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加大对消费重点领域的低成本资金支持。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通过向商业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发挥资金撬动作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创设消费信贷专项再贷款,对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发放消费信贷,按照贷款本金的一定比例提供资金支持,并要求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提供贷款,合理降低费率。

  金融、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将加强协同,共同推动消费提振。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表示,将推动金融与财政贴息、减税降费等政策共同发力。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财政贴息、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方式将有助于实现政策的协同配合,既支持重点领域经营主体,又促进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的提升。

  为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金融监管总局提出合理纾困措施,针对信用良好但暂时遇到困难的借款人,有序开展续贷服务;金融机构要开展专项行动,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消费贷款财政贴息等工作。

  目前,多家银行正在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邮储银行发布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提振消费扩大内需行动方案》,围绕提高大众财富管理能力、加强保险和养老金融服务等六个方面提出16项措施。

  多地也在部署金融促消费行动。河南金融监管局等印发了《关于做好金融支持扩大消费工作的通知》,提出20条措施,涵盖汽车、住房、家政、文旅等领域;2025年甘肃省金融促消费行动近日启动;贵州省金融促消费联盟近日成立。

  专家指出,当前金融支持消费的力度较大,未来提振消费的关键在于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形成有效的消费信贷需求,实现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