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湖南宁乡炭河古城景区发布带薪钓鱼招聘启事,针对60岁以上农村老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解读称,该项目反映乡村发展趋势,有利于农村老人灵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是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如果你是农民,60周岁以上,身体健康,会钓鱼,就能来应聘!年龄越大,越容易被选中!上班期间,可以睡觉、可以打盹、可以发呆、可以闲聊,主打睡觉也能赚钱!”这是3月21日,湖南宁乡市炭河古城景区发布的一则招聘启事。

湖南第一批带薪钓鱼老人本周六上岗,如何看待这样一次针对60岁以上农村老人的定向招聘?如何推动农民增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在《新闻1+1》中给出了分析解读。

“带薪钓鱼”岗位反映了乡村发展趋势

刘守英表示,这个项目虽然看似宣传或网红项目,但它实际上揭示了乡村的发展趋势。乡村振兴需考虑人的因素,特别是农村老人劳动力的利用,这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为新业态提供岗位。

农村老人家门口灵活就业,未来还有哪些空间?

刘守英认为,这些老人不应仅被视为传统农业从业者,他们的思路需做重大调整。经过简单培训,他们就能快速适应新岗位,既灵活又有弹性。农村老人可以在传统农活干不动后,从事休闲、娱乐或创意性工作。

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如何解决?

刘守英指出,虽然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前几年快于城镇居民,但近两年开始放缓。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自动化替代人工,导致许多沿海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增加农民收入,需要有新的业态和应变之道。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