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智慧旅游成为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各地政府纷纷发布新政策或推出新服务推动其发展。智慧旅游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旅游管理效率、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优化旅游服务体验。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慧旅游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4555亿元。

  伴随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不断推进,智慧旅游逐渐成为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近期,围绕智慧旅游,各地政府纷纷发布新的政策举措或推出创新服务,如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3月24日发布的消息显示,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推进数字赋能文旅场景建设。

  上海市也不甘落后,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披露,3月21日,上海市旅游发展大会上,“沪小游”城市生活智能体1.0版正式上线,提供全市演出展览旅游目标一站式信息服务。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智慧旅游的快速发展,不仅得益于政策推动,更是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共同结果,它不仅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更为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

  智慧旅游,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处理和应用,提高了旅游管理效率,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优化了旅游服务体验。智慧旅游大模型、旅游大数据平台、智慧度假区、智慧文博等都属于智慧旅游的范畴。

  近年来,智慧旅游的发展议题备受关注。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等部门发布了《智慧旅游场景应用指南(试行)》。2024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等多部门又联合印发了《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7年,智慧旅游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这些政策举措为智慧旅游产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

  在政策推动下,我国智慧旅游产业已迈入快速发展阶段。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智慧旅游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555亿元。

  当前,我国智慧旅游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市场参与者众多,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智慧旅游平台数量显著增加。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我国经营范围包含“智慧旅游”的各类企业已达1952家。同时,A股上市公司中主营智慧旅游产品的企业也有50家。

  智慧旅游已成为新风口,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在线旅游平台等均积极参与其中,为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推动智慧旅游高质量发展还需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发力,研发更多新产品新装备;景区运营商需提升服务水平,通过科技赋能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相关部门也应做好保障工作,以奖补措施支持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