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广东通过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动信贷资金直达基层,降低融资成本,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截至2024年末,广东银行已联合多部门走访企业超60万家,授信金额近5386亿元,贷款金额超3954亿元。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助力市场繁荣。

小微企业是市场活力的源泉。2024年10月1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携手,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在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的指导下,广东迅速行动,设立省市县三级工作专班,制定专项尽职免责制度,确保协调机制在广东有效落地。

南都湾财社推出“粤融粤精彩”栏目,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痛点,展现广东在落实协调机制中的创新与亮点,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2月20日,一场汇聚政银企三方近200名代表的小微企业融资对接会在东莞成功举办。十家银行机构现场设摊,吸引了众多参会企业咨询。据悉,当天授信总额超过1亿元。

这只是协调机制在广东落地的一个生动案例。自去年10月1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协调机制以来,为小微企业融资开辟了新路径。近日,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公布,将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其中提出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再次引发各界关注。

从政策制定到实践落地,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新路正在形成。然而,创新与风险并存,金融机构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策: 协调机制将从“一增一减”两方面入手,增加信贷投放,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融资成本。

该机制旨在通过建立工作专班,连接企业与银行,推荐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给银行机构,实现供需两端精准对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希望达成三个目标:低成本信贷资金直达基层,银行快速便捷授信,利率适宜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截至今年2月,各地已走访超过5000万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授信超过10万亿元,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近7万亿元。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拥有超过700万户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占全国总数的七分之一。落实协调机制对广东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截至2024年末,广东银行已联合多部门走访企业超60万家,推动进入申报和推荐清单的企业超21万家,授信金额近5386亿元,贷款金额超3954亿元,平均利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小微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支持,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广东正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未来如何通过协调机制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新的课题。

在谈及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求时,广东金融监管局两次提及协调机制,强调持续推进“三基协同”经验做法,促进协调机制在县镇村精准落地。

面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挑战,如何平衡“敢贷”与风险控制,如何打破信息壁垒精准筛选企业,以及如何破解信贷产品同质化难题,成为金融机构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为解决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顾虑,广东金融监管局推动构建风险分担机制,健全地方性政府融资担保,激发银行敢贷、愿贷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大数据等手段打破银企信息不对称,提升融资对接精准度。

针对信贷产品同质化问题,业内人士呼吁金融机构应针对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开发特色信贷产品,通过科技赋能创新产品,提升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服务能力。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