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施行,加强中小企业保护
AI导读:
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公布,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条例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保护力度,明确了各方工作职责,加大了违法处罚力度,并设定了细致的条款。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此次修订有助于解决拖欠账款问题,促进消费和经济提振。
近日,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公布,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的出台进一步保障了中小企业的权益。
早在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就已提出研究制定防止大企业长期拖欠小型微型企业资金的政策措施。2018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规定不得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2020年7月5日,国务院初次公布《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此次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简称《条例》),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保护力度。
首先,《条例》明确了各方的工作职责,细化规定了国家和地方层面负责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的部门职责,并增加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责任。同时,在监督管理和投诉处理方面也做出了具体规定。
其次,修订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将在多个方面采取限制措施。此外,对违法行为的具体人员也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条例》设定的条款非常细致,比如明确规定了大型企业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期限要求,增加了对不合理交易条件的限制,以及部分争议不影响其他部分履行时的付款义务等。
现实中,大企业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和扩大投资。此次修订后的《条例》加大了对大型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约束,有助于增强公平性。
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截至2024年6月份,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已超过53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对税收、GDP和技术创新的贡献巨大。
中小企业款项被拖欠会导致资金周转困难、投资受限,甚至企业破产。这不仅影响员工薪资和奖金,进而影响消费和经济循环。为此,《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也提出要解决拖欠账款问题。
2024年,财政部顺利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和4万亿元专项债券。2025年,还将保持较大财政支出力度。这些措施从源头上解决了资金问题,而《条例》的修订有助于资金进一步下沉到中小企业,促进消费和经济提振。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