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融资租赁诈骗案曝光:内鬼勾结灰中介套取资金
AI导读:
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一起涉及汽车融资租赁的诈骗案,公司“内鬼”勾结“灰中介”利用“黑户”套取资金,造成企业近300万元损失。案件揭示了以汽车融资租赁业务为幌子的地下产业链,以及金融领域针对“黑户”的多种诈骗手段。
3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了一起涉及汽车融资租赁的诈骗案,公司“内鬼”勾结“灰中介”利用“黑户”套取资金,造成企业近300万元购车融资款损失。一个以汽车融资租赁业务为幌子,实则侵占、瓜分被害公司汽车租赁融资款的地下产业链浮出水面。
这起案件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的“黑户”被利用的灰色市场。公安部与金监局已联合部署开展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集群打击工作,贷款领域的非法存贷款中介服务以及合同诈骗成为重点打击对象。
汽车融租“黑户”诈骗链曝光
据最高检3月25日通报,某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内部员工与外部“黑中介”合作,招募信用不良或缺乏还款能力的“黑户”,通过虚开高价发票、虚假购车合同等材料,骗取公司购车融资款,涉案金额高达300万元。
这家遭遇诈骗的融资租赁公司业务遍布全国,其中山东分公司也受到了波及。2022年下半年,公司收到举报,称在办理汽车融资租赁业务时被骗,举报人不仅未得到承诺的好处费,实际购买的车辆也与合同约定不符,最终车辆失踪。
经公安机关立案调查,一个诈骗团伙逐渐浮出水面,该团伙以公司“内鬼”于某、李某为首,还包括杨某、蔡某等违法介绍“黑户”办理业务的“灰中介”。
于某、李某自2021年入职后,发现公司业务流程存在管理漏洞,开始勾结“灰中介”招揽“黑户”,利用他们难以通过正常渠道借贷又急于用钱的心理,以他们的名义向公司申请办理融资租赁业务套取资金。
这些“黑户”既有当地的,也有外地的,案涉情况复杂。部分客户出于为朋友或亲属帮忙配合办理业务;部分客户因经济拮据急需借贷资金,在他人介绍下办理业务,事后仅得到少量报酬,车辆也不知去向;还有部分客户不仅通过办理业务直接获取资金,还在购车后第一时间将车辆倒卖获利。
德恒律师事务所杨洪磊律师表示,“黑户”诈骗在售后回租模式中较为常见,往往呈现组织化特点:“灰中介”负责招募“黑户”,内鬼提供审核便利,最终通过二手车市场销赃,形成“骗租—转卖—分账”的完整链条。
目前,检察机关已对涉案人员提起公诉,法院已判处杨某、蔡某、孙某等6名涉案人员有期徒刑,并对“内鬼”于某、李某提起公诉。
“黑户生意”的灰色生态
此案背后,是“黑户”被利用的庞大灰色市场。所谓“黑户”,指信用记录差或无稳定收入的人群,他们难以在正规渠道获得贷款或租赁服务,却成了“灰中介”眼中的“工具人”。
对于参与合同诈骗的“黑户”,办案机关会根据主观意图、客观作用、证据标准、犯罪构成要件及认罪态度等因素,对相关涉案人员进行分层、分类处置。
在本案中,对于以自己名义办理业务但主观不明确、获利较少且能主动归还涉案资金的“黑户”,检察机关不作为犯罪处理;对清晰认知犯罪结果并主动作为“工具人”配合他人实施诈骗并参与资金瓜分的“黑户”,将作为诈骗犯罪共犯提起公诉。
除了本案揭示的租赁套利行为,金融领域还存在多种针对“黑户”的诈骗手段,如贷款骗贷、保险诈骗与虚假理赔等。
杨洪磊分析,“黑户生意”滋生的灰色生态暴露了金融机构审核机制的漏洞。他建议,在汽车融资租赁领域,应完善车辆价值评估体系,加强合同条款管理与租后管理,提升业务规范性与风险防控能力。同时,金融机构应借助大数据风控系统,强化对借款人资质的审查和风险识别。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