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师红利”释放潜力巨大,加快卓越人才培养成关键
AI导读:
英伟达创始人表示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来自中国,凸显中国在AI领域的人才储备。经济学家指出下一轮中国经济发展将依赖“工程师红利”,但我国工程师队伍存在学历低、占比低等短板,需加快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充分释放发展潜力。
前不久,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GTC的采访中表示,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来自中国。这一数据凸显了中国在AI领域的强大人才储备,我国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总体规模已接近2000万人,这一数字与G7国家同类人才数量的总和相当,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巨大潜力。
经济学家指出,下一轮中国经济的更好发展,将依赖于第二次“人口红利”,这主要体现在劳动力的质量而非数量方面。或者可以把第二波“人口红利”直接称为“工程师红利”,因为工程师在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工程师在提升新质生产力、激发创新活力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工程师队伍还存在学历普遍较低、占劳动力数量比重较低等短板。为了充分释放“工程师红利”的发展潜力,我们需要进一步做好工程师人才培养工作,抓住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以及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的契机,加快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补齐短板。
业内普遍认为,工程师应具备专科以上学历,但有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工程师队伍中专科学历人员占比近40%,硕士和博士学位人员占比不到9%。这说明我国工程师队伍规模虽然庞大,但人才结构尚不合理。理想的形态是卓越工程师、现场工程师、技术人员、产业工人的梯队保持合理的比例。当前和今后,我们尤其需要加快培养卓越工程师,以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