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跨国药企纷纷加码在华投资,显示出对中国市场的强烈信心。礼来、阿斯利康等企业宣布大规模投资计划,政府也释放出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号,中国正逐步成为创新药发展的热土。

阿斯利康宣布将在北京投资25亿美元,建立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及高标准产业化项目;礼来则计划投资15亿元人民币扩建苏州生产基地等。近期,跨国药企纷纷加码在华投资,显示出对中国市场的强烈信心。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政策支持的加强,外资企业正密集投出“信任票”,中国正逐步成为创新药发展的热土。

礼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戴文睿表示:“中国的发展环境与我们的战略高度契合,我们期待在这里看到更多的创新理念。”礼来已在中国落地三大举措,包括扩建生产基地、启动创新孵化器和成立中国医学创新中心。

多家跨国药企也宣布了类似的投资计划。例如,武田与成都市政府达成合作协议,建立中国创新中心;阿斯利康则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其25亿美元的投资成为近三年来北京生物医药领域最大的单笔投资。

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强调:“我们与多家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合作,旨在推动创新和高质量发展,造福全球患者。”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鼓励外商投资”和“鼓励外国投资者扩大再投资”,彰显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表示,许多国际投资者看好中国经济和中国资产,欢迎国际资本深耕中国,共享发展红利。

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24》显示,2018年至2022年,外资医药制造企业资产规模年均增速达13.4%,占全国医药制造企业资产总额比重持续增长。新发布的《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提出推动生物医药领域有序开放,包括支持外资企业参与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等措施。

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表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投资中国市场,加强与中国本土伙伴的创新合作,推动创新生物医药与数字化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友好的医药创新环境正进一步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创新药目录”,引发生物医药界广泛关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毕井泉认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良好,鼓励创新药发展的生态环境正在形成,中国市场潜力巨大,足以成为全球创新药发展的高地。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