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论坛聚焦数字鸿沟,共谋跨越之道
AI导读: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分论坛聚焦数字鸿沟问题,与会嘉宾来自芬兰、柬埔寨、伊朗、中国等国家,探讨人工智能浪潮下如何弥合数字鸿沟。柬埔寨、伊朗、香港分享数字政策,强调数字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猿力科技提出人工智能+教育是跨越数字鸿沟的桥梁。
在这个手机“长在身上”的时代,你能想象没有网络的生活是什么样吗?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数字鸿沟也在不断加深。去年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43%的人口仍然未使用互联网,3.5亿人生活在没有移动互联网网络的偏远地区,占全球总人口的4%。
3月25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分论坛在海南举行,主题为“加强数字能力建设,跨越数字鸿沟”。来自芬兰、柬埔寨、伊朗、中国等国家的代表嘉宾齐聚一堂,探讨人工智能浪潮冲击下如何弥合数字鸿沟等问题。

论坛现场图源博鳌官网
柬埔寨商业部副国务秘书斯维娜丽表示,柬埔寨在减轻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负担,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如提供数字技术及素养培训,推动农村接入数字平台,减免低收入企业税款等。政府部门还积极完善立法,防止数字化过程中的歧视性信息。
伊朗总统府进步和发展中心主席阿哈扎德分享了伊朗的数字政策,包括建立50个科技园作为创新合作平台,提供免税等激励政策;建立创新繁荣基金,支持中小企业;构建数字人才教育体系,引入新兴课程,对劳动力进行技能升级改造。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提到,香港加强AI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已投入使用,并加大AI资金支持。同时,注重国际化数字人才培养,包括在中学建立创新中心,引入IT课程,为本科生、研究生提供项目支持。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加强数字教育,重视数字人才培养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猿力科技集团副总裁程群表示,人工智能+教育是跨越数字鸿沟的有效桥梁,中国在这方面拥有先进经验,体现在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精准定制学习方案上。
程群提到,偏远地区学校数字基础设施完备,但高水平师资力量匮乏。他们创新“智能课堂+双师联动”模式,由线上老师讲解,线下老师负责组织讨论,减轻学校负担,提升偏远地区学生教育质量。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提及学校改革,尤其是人文学科占比调整,引发关注。芬兰前总理阿霍认为,人工智能发展下,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凸显,技术决策者需从复合学科角度理解技术。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