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城市冲刺千万人口面临拉锯战,最新数据显示温州、合肥等城市人口增长情况各异。产业升级、政策红利等因素成为城市人口吸引力的关键。城市需构建竞争力产业体系,优化生活成本与落户政策,完善基础设施,以应对人口增长挑战。

  中国城市向千万人口城市的“冲刺跑”,正变成一场“拉锯战”。人口迁移的新趋势成为财经领域的关注焦点。

  最新数据显示,温州2024年末常住人口达985.2万人,较上年增加9.1万人,距离千万大关仅差14.8万人。合肥则以1000.2万人的成绩,成为中国第18个千万人口城市,展示了强劲的人口增长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人口总量超过920万且最新公布人口数据年份(2023年或2024年)保持增长的城市有6座,包括温州、宁波、佛山、南京、济南和沈阳,他们正努力冲击千万人口城市。

  然而,当前增速下,2025年可能难以迎来第19座千万人口城市。同时,部分900万级人口城市的人口总量出现下行趋势。人口流动格局的变化使得城市冲击千万人口的门槛显著提高。

  清华大学社会学博士后史薇指出,城市人口吸引力由多重因素决定,包括政策红利、公共服务质量、产业能级和就业机会等。政府正通过差异化的人才政策吸引人才,如住房补贴、创业扶持等。

  合肥凭借产业升级、良好的人才基地和基础设施,成功跻身千万人口城市行列。其强劲的吸引力源于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然而,其他城市如宁波、佛山等增长乏力。宁波2024年常住人口虽达977.7万人,但年度增量仅8万人。这表明城市冲击千万人口的道路愈发艰难。

  中国城市冲击千万人口面临三重挑战:一是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上的竞争;二是人口流动格局变化,省会城市集聚效应增强;三是人口结构问题,如老龄化压力。

  产业升级成为城市人口增长的核心突破口。合肥和温州的实践表明,产业突破对人口增长至关重要。史薇建议,城市应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通过优质就业岗位增强人口吸引力。

  此外,城市还需优化生活成本与落户政策,创造更友好的安居环境。沈阳的落户新政具有代表性,通过取消积分落户名额限制等措施吸引外来人口。

  完善基础设施与提升宜居水平也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各大城市正着力补齐教育等公共服务短板,吸引更多人口。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大城市和省会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反映了资源虹吸效应的强化。然而,劳动年龄人口总量递减和跨省流动减弱导致人口增速放缓。城市需把握机遇,优化公共服务和居住环境,吸引青壮年群体落户。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