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北京市正在加速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通过创新消费供给、优化政策环境等措施,服务消费、数字消费和绿色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未来,北京将继续丰富消费载体,推动消费品牌创新,发展数字消费,培育跨境电商新业态,激发消费潜力。

北京市正在加速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消费市场展现出多元化、数字化和绿色化的新趋势。通过创新消费供给、优化政策环境、深化商圈升级,服务消费、数字消费和绿色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为响应国家扩内需、促消费的号召,北京市即将推出提振消费的专项行动方案,包含近30项措施,旨在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国潮消费策源地、服务消费标杆地”。这一举措对北京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商务局:挖掘新亮点,推动消费增长

自北京启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旅游总收入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并有12项示范案例入选商务部创新培育举措。近年来,全市新建商业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预计2024年新增150万平方米,今年将新增100万平方米。例如,即将开业的湾里项目,作为北京首个TOD项目,集奥特莱斯、酒店民宿、演出场所、汤泉水乐园、儿童游乐和科技体验于一体,打造一站式商业、文化、旅游和娱乐综合体。此外,北京已建成693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率达81%。自推出首店政策以来,已吸引4600家首店落地,近两年每年新增超过900家。

北京的老字号品牌数量持续增长,包括中华老字号在内共有274家,居全国第二。

北京加速文商旅体融合,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多元业态发展。2024年,北京航空双枢纽旅客吞吐量再次破亿,入境游客接待量激增1.9倍,旅游人次和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北京市建立了会展等大型活动综合服务保障机制,办理时效提升超过80%。同时,全面推进“一照一码”改革,全市1.5万家重点商户实现外卡支付全覆盖。

未来,北京将继续丰富消费载体,深化商圈改造,促进业态融合,创新消费场景,通过以旧换新等政策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

北京还将推动消费品牌创新,支持本土品牌“出海”,引领国潮消费。同时,发展数字消费,鼓励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模式,培育线上线下融合的跨境电商新业态。首店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将成为新的消费亮点。

专家观点

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邓祥征表示,智库的设立对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将打造引领消费领域研究和实践的高端平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王微指出,服务消费、数字化消费和绿色消费成为消费增长的新动能,尤其是服务消费已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肖淑红认为,体育消费在消费升级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应推动体育消费成为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亮点。

首旅集团原副董事长丁同欣表示,北京在文旅消费基础上,应进一步拓展医疗、教育等领域消费,提升国际化生活便利性,吸引国际品牌落地。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提出,文旅消费是北京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应通过文化科技融合等手段,推动文旅消费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刘新鑫建议,北京应明确国际消费形象,打造独特的消费品牌,提升消费美学与消费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