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成都发布《2025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工作要点》,提出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增速超30%,并提出打造特色产业园、培育细分产业集群等措施,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后,成都给自己定下了新目标: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增速超30%,全力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3月25日,《2025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工作要点》印发,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工作要点》提出打造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培育细分产业集群、建立“AI明日之星”企业培育库、设立150亿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金群等具体措施。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已聚集超1000家企业,核心产业规模突破千亿。

2024年,成都5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实现了“零”的突破,截至目前备案总数已达8个。根据工作计划,2025年成都将重点打造一批以大模型和机器人为特色的产业园,并推动不少于10个产业创新联合体组建。

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支撑,2025年成都计划将算力规模扩大至20000P,培育10个国家级大模型,累计培育不少于80个行业大模型。同时,成都将遴选30家重点企业建立“AI明日之星”企业培育库,并提供专属服务。

产业发展,场景落地至关重要。《工作要点》提出,成都将聚焦警务、养老、赛事等重点领域,打造至少70个典型应用场景,如公安领域的机器人警务应用场景、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教学试点场景等。为了打通供需匹配的堵点,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还搭建了多场场景对接会。

此外,人才也是成都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的重点。成都将加强人才供给,力争今年新增国际国内高层次人才及团队超过15个,推动全市人工智能产业从业人员突破18万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唐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