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分论坛聚焦数字鸿沟问题,来自芬兰、柬埔寨、伊朗、中国的代表围绕AI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体系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构建系统性能力建设框架、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成本等策略。

AI的发展对数字鸿沟的影响备受关注,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的重要议题。3月25日下午,主题为“加强数字能力建设,跨越数字鸿沟”的分论坛在海南举行,芬兰、柬埔寨、伊朗、中国的代表就AI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体系改革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近六成全球人口已接入移动互联网,移动技术和服务对全球GDP的贡献率达到5.8%,相当于6.5万亿美元。然而,技术发展的同时,数字鸿沟问题也日益凸显。全球仍有43%的人口未使用互联网,3.5亿人生活在无移动网络覆盖的偏远地区。

芬兰前总理阿霍强调,人的理解与创新能力是数字技术应用的关键,需从教育体系改革、技能培训和政策支持三方面入手,构建系统性的能力建设框架。柬埔寨商业部副国务秘书斯维娜丽分享了柬埔寨的数字政策,旨在填补数字鸿沟,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成本,加快宽带网络覆盖。

伊朗则采取“硬投入+软环境”策略,建立50个科技园,提供免税政策和测试沙盒,同时推动中小学编程教育普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建议启动AI超级能力中心建设,加大对应用型数字人才的培养。

猿力科技集团副总裁程群表示,中国智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已较完善,但专业知识的讲解仍存痛点,可通过“智能双师”模式加深学生对新科技知识点的理解。英国励讯集团公共事务总裁池永硕呼吁,技术应让更多残障人士有机会获取知识,实现教育普及。

数字鸿沟不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代价,而是全球治理的时代命题。人的发展始终是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的关键。只有鼓励人们将技术融入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才能真正跨越鸿沟。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