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广州一街道招聘环卫工年龄要求35岁以下,引发就业年龄歧视热议。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建议将禁止就业年龄歧视纳入法律。但现行法律体系中,针对就业歧视的规定较为粗糙,缺乏明确标准。专家呼吁系统性完善反就业歧视制度,同时加强司法救济和劳动保障监察。

近日,广州一街道招聘环卫工年龄要求35岁以下,再度激起网友对就业年龄歧视的热议。全国两会期间,“反对就业年龄歧视”成为会场热词,有代表委员建议将禁止就业年龄歧视纳入法律。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渐进式延迟退休新政实施,治理就业年龄歧视的紧迫性日益凸显。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同时强调加强对就业年龄歧视的防范和治理。

多名法律学者呼吁,将禁止就业年龄歧视纳入法律,进行系统与完善的立法工作,但业内对于如何构成就业歧视、如何平衡反就业年龄歧视与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关系等问题,仍存在争议。目前,禁止就业年龄歧视入法尚未落地。

将反就业年龄歧视纳入法律,难点在于现行法律体系中,针对就业歧视的规定较为粗糙,缺乏明确标准。学界建议明确将禁止就业年龄歧视写入当前法律,但这一修法需求面临人口老龄化加深、延迟退休政策出台等多重挑战。

全国人大代表蒙媛建议明确将禁止就业年龄歧视写入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引发网友强烈支持。然而,如何解决好反就业年龄歧视与市场选择之间的博弈问题,仍是立法过程中的现实难点。

专家指出,应系统性地完善我国的反就业歧视制度,出台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或平等就业法。同时,明确典型的就业歧视现象及其构成标准,处理好市场竞争与不正当歧视之间的关系。

遭遇隐性歧视、举证困难、维权成本高,阻碍劳动者对就业年龄歧视进行维权。当前,劳动者在遭遇可能的就业歧视时,所能获得的司法救济并不理想。专家建议引入举证责任倒置,让用人单位承担一定举证责任。

此外,专家还建议将就业年龄歧视等行为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以行政力量加大对实施相关歧视行为的用人单位及中介机构的处罚力度。同时,人民检察院协助提起公益诉讼也是一种有效的救济途径。

综合来看,就业年龄歧视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单纯依靠立法难以根除,还需更全面的措施,共同营造平等就业、公平就业的社会环境。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清理带有年龄歧视的政策性文件,制定专项行动方案。

(关键词:就业年龄歧视、立法、司法救济、劳动保障监察)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