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持续实施产量调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AI导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报告明确将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多家钢厂响应号召减少粗钢日产量。钢铁工业协会呼吁综合施策解决行业矛盾。工业用钢需求上升,螺纹钢消费下降。钢铁行业面临消费结构变化挑战,需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扩大中高端产能供给。未来将从产量调控向碳配额控制转变,纳入全国碳市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明确,今年将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
3月23日-24日,八一钢铁、昆仑钢铁、闽新钢铁、昆玉钢铁等钢厂陆续发布消息称,为推动新疆钢铁行业减量发展,自3月24日起,粗钢日产量减少10%。按照2024年新疆粗钢产量为1290万吨计算,若减量10%,粗钢年产量将降为1161万吨,将是2019年以来新疆最低产量。钢铁行业的这一举措,旨在响应国家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号召。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在3月22日举行的2025 (第十六届) 钢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呼吁,国家控产、行业自律减产都是权宜之计。只有通过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基于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取消产能指标交易,关闭新增产能入口,畅通低效产能退出渠道的综合施策,才是解决当前行业主要矛盾的关键。钢铁行业的未来,需要政府、市场与行业共同发力。
第一大用钢品种“易主”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粗钢产量100509万吨,同比下降1.7%。而进入到2025年前两个月,粗钢产量继续下行,同比下降1.5%。全国粗钢产量下行的背后,是整体需求结构的变化。传统建筑用钢需求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而工业用钢需求则在多种新兴产业的带动下持续上升。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的4年内,螺纹钢(钢筋)国内表观消费逐年下降,累计下降7503万吨,下降28%,其中仅2024年一年就下降3279万吨,下降15%,下降幅度加大。而工业用材占比已从2020年的42%增长到2024年的50%,其中中厚宽钢带产量已经从2020年的1.7亿吨增长到2024年的2.14亿吨,超过螺纹钢产量成为第一大品种。钢铁消费结构的变化,正引领着行业的新趋势。
在3月6日举行的全国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研究了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的政策措施,接下来将分行业出台具体方案,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扩大中高端产能供给,让供给侧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直接点名钢铁行业,将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这一政策导向,将进一步加速钢铁行业的变革。
从产量调控向碳配额控制转变,是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又一关键。近期需要优化粗钢产量调控政策,探索建立一套以环保、能耗等为主要导向因素,有利于先进产能充分发挥、促进优胜劣汰和供需平衡的产量调控机制。而中远期则需要通过碳配额替换产量调控政策,实现由行政管控向碳配额市场化调控转变。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国碳市场扩围在即。《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去年已印发,生态环境部还发布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核算报告和核查等6项技术规范,优化升级基础设施,并面向企业完成功能测试。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