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减产重组与碳配额控制新趋势
AI导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报告明确将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新疆等地钢厂已宣布减产,钢铁行业面临需求结构变化挑战。同时,钢铁行业正向碳配额控制转变,全国碳市场扩围在即,企业需加强碳排放管理,为进入全国碳市场打好基础。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明确,今年将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
3月23日-24日,八一钢铁、昆仑钢铁等钢厂陆续发布消息称,为推动新疆钢铁行业减量发展,自3月24日起,粗钢日产量减少10%。若按此减量,新疆粗钢年产量将降至2019年以来最低。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姜维在3月22日举行的钢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国家控产、行业自律减产均非长久之计。解决当前行业矛盾的关键在于政府与市场综合施策,取消产能指标交易,关闭新增产能入口,畅通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第一大用钢品种“易主”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7%,进入2025年前两月,粗钢产量继续下行。这一趋势背后,是整体需求结构的变化,工业用钢需求持续上升。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近年来,螺纹钢表观消费逐年下降,而工业用材占比增长。其中,中厚宽钢带产量已超过螺纹钢,成为第一大品种。
姜维指出,尽管工业用材增量,但钢铁表观消费产量已连续四年下降。钢材消费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要求政府、行业和企业深入思考高质量发展路径。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全国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将出台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的政策措施,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扩大中高端产能供给。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直接点名钢铁行业,推动减量重组。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测算显示,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近两年小幅下滑,仍处于较为分散状态。姜维表示,现阶段我国钢铁供强于求,矛盾不会自动化解。预计2025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将继续同比下降。
钢铁行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的存量优化阶段。预计到2030年,我国钢材需求量将降至约8亿吨。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认为,钢铁行业应从战略层面推动产业深化变革,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从产量调控向碳配额控制转变
受下游需求变动、数智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钢铁行业需综合施策,找到发展新路径。近期需优化粗钢产量调控政策,探索以环保、能耗为导向的产量调控机制。中远期则需通过碳配额替换产量调控政策,实现市场化调控。
目前,全国碳市场扩围在即,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应夯实数据质量管理,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增强低碳竞争能力。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表示,钢铁行业应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严格遵守市场规则,加强企业能力建设,为进入全国碳市场打好基础。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