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耗材集采提速 行业洗牌加速
AI导读:
3月以来,国家到地方医用耗材集采持续提质扩面,多款高值耗材价格断崖式下跌。集采扩围提质,政策平衡多方利益。行业洗牌加速,国产升级加速,市场分化显著。创新能力成为企业未来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3月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多批次开展的医用耗材集采持续提质扩面。
3月15日,广东省开始执行血管组织闭合用结扎夹、超声刀头和预充式导管冲洗器集采中选结果。3月20日,青海省开始执行血管组织闭合用结扎夹类、超声刀头和乳房旋切针的集采中选结果。河南、湖北、安徽等多省医用耗材集采中选结果也将于近期陆续落地执行,全国耗材集采共振效应全面成型。随着各项集采工作全面推进,多款高值耗材价格断崖式下跌,行业格局正迎来重塑。
耗材集采进入密集执行期,同时新的集采项目也在密集启动。今年下半年,国家将开展第6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地方层面也将开展20个左右的全国联盟采购,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以及高值耗材等。
近期,不少省份公布了其2025年的耗材集采计划。河北牵头主动脉支架、腹主动脉支架集采;广西牵头中医针具类耗材省际联盟集采;湖南牵头高频电动刀头医用耗材全国联采;福建牵头1-2类耗材全国联采;黑龙江牵头腔静脉滤器、消融电极类耗材集采。
集采扩围提质
集采旨在通过系统机制,平衡患者、医疗机构、生产企业等多方利益诉求。今年各地在耗材集采计划上积极探索,策略制定角度愈发多维。黑龙江牵头27省联盟启动腔静脉滤器和消融电极两类高值耗材集采座谈会,在推动“以量换价”的同时,充分考虑耗材企业的合理需求,构建起“量价平衡、多方共赢”的集采生态体系。
3月18日,湖南省医保局印发通知称,将建立医药价格信息检查与处置机制,重点监测药品、医用耗材的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以及市场恶性竞争导致的恶意低价信息,防范恶意低价竞争。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江滨指出,高值医用耗材技术含量高、价格高,在中国渗透率低。集采通过降价提高渗透率,为国产企业创造市场机会,同时弥补其在商业化能力和医院准入能力上的短板。
除高值耗材外,低值耗材也被纳入集采。福建医保局明确表示,2025年将大力推进地市普耗集采改革。江西、湖南、内蒙古等多地近期低值耗材集采动作密集。
整体来看,2025年高值、低值耗材的集采范围均会进一步扩大,政策将平衡企业利益与民生需求,确保降价不降质。
行业洗牌加速
国产升级加速与市场分化是行业格局重塑的显著表现。常态化的集采为国产耗材创造了市场放量的“窗口期”,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受到挑战。例如,在骨科耗材集采中,国际巨头竞标失败,国内企业迅速补上市场缺口。
在外周介入领域,腔静脉滤器和消融电极等耗材的集采,为本土企业提供了市场机遇。带量采购将国内外企业价格下拉至同一水平,推动经销商向国产靠拢,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集采政策还带来了行业集中度提升的机遇。低价竞争的态势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倒逼企业降本增效。中小企业若缺乏技术壁垒或成本优势,可能面临市场淘汰,行业愈发向头部企业集中。
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4》统计,2023年骨科耗材国产品牌市场份额显著提升。然而,部分外资企业仍未放弃国内市场,对于技术门槛高的产品,外资品牌通过技术垄断延缓竞争。
随着外资企业加速引入新技术产品,内资企业需加强技术创新,以应对市场竞争。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竞争力的最核心要素。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