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发布
AI导读:
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发布,明确各方职责,加大治理拖欠企业账款力度,强化款项支付责任,完善监督管理和投诉处理措施,填补制度漏洞,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国家不断完善中小企业法律政策体系,推出更多精准政策举措,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3月24日,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公开发布,那么新修订的《条例》和此前相比,有了哪些调整呢?
明确各方职责,加大治理拖欠企业账款力度
新修订的《条例》明确了工作职责,细化了国家和地方层面负责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等有关部门的职责,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责任,加大了治理拖欠企业账款的力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周学峰表示,新修订的《条例》强调了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内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工作负总责,增加了函询、约谈、督办、通报等工作措施,加重了责任追究力度。

《条例》还强化了款项支付责任,明确付款期限要求,大型企业需在货物、工程、服务交付之日起60日内支付款项,并对不合理的约定施加限制,禁止“背靠背”条款。鼓励大型企业公开承诺对中小企业的付款政策。
此外,《条例》进一步完善了监督管理和投诉处理措施,明确了投诉处理时限,加大了违法处罚力度,补充完善了相关法律责任。
填补制度漏洞,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
专家指出,《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自2020年9月实施以来,虽取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门职责不清、约束力度不够等制度漏洞。此次修订增加了相应工作措施,以问题为导向填补漏洞,维护中小企业权益。
周学峰表示,针对《条例》原实施中治理手段偏软的问题,此次修订也加强了约束力度,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制度化。

健全法律体系,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周学峰表示,修订《条例》的重要目的是帮助中小企业尽快收回账款,加速流通,这对促进中小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民营企业中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国家高度重视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多次提出“健全预防和清理拖欠企业款项的常态化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也强调了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
专家表示,此次《条例》修订是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立法举措,将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民营企业家信心。
(总台央视记者 朱江 张丛婧 郝毅杰 王颖 魏欣然)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