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三曼”村: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AI导读:
云南“三曼”村依托中老铁路优势,打造农文旅融合综合体,实现经济快速增长。2024年吸引大量游客,旅居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缩影。
朝阳初升,晨雾轻抚着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镇的“三曼”村——曼空岱、曼峦站、曼空迈。三个自然村如三颗明珠,静卧于橄榄坝的怀抱。
“来尝尝这甘甜的木瓜!”46岁的岩罕农站在自家的小卖部门口,热情地招呼着记者。他那因小儿麻痹而略显蹒跚的身影,在光影下显得格外坚韧。在这个开了近三十年的小卖部门口,摆满了村民们自己种的蔬菜、水果,琳琅满目。
“三曼”村距离景洪市约30公里,现有140户、679名村民。村子里历经沧桑的干栏式竹楼,在时光的涟漪中静默。2023年,当地政府携手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团队,挖掘“三曼”村传统民居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助力乡村振兴。
依托中老铁路沿线的区位优势,他们精心规划和建设,把荒废池塘变成露天泳池,闲置仓库变成休闲茶亭,低产胶林变成科普公园,废弃水塔变成特色“村咖”,将“三曼”村打造成农文旅融合的综合体,一村一主题,各展风采。这种创新模式,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还吸引了大量游客。
记者观察到,在乡村旅游同质化竞争的困境下,“三曼”村找到了破题关键——将传统傣族村落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实现从“观光式”旅游向“体验式”生活的转变,并积极探索利益共享机制。
曼空岱,民俗文化体验区,傣纸、傣陶的制作场所让人流连忘返;曼峦站,乡村公寓康养区,餐厅、乡村公寓、游泳池等新事物不断涌现;曼空迈,旅游综合服务区,咖啡店、便利店、研学路线一应俱全。自2024年各项目陆续试营业以来,“三曼”村旅居业态的总营业额突破110万元。
来自河南郑州的游客王多多和家人特地来到“三曼”村,享受悠闲时光。“坐在树下喝咖啡,在村里闲逛,很自在,想多待上几天。”她说。
在“三曼”村,乡村CEO、公寓管理员、园林建筑队、咖啡师等新岗位让农民变成了“新农人”。岩罕农的小卖部在政府助力下焕然一新,收入也水涨船高。傣族姑娘玉章家经营的曼峦1号民宿,月收入已破万元大关。
暮色四合,村里的篝火旁传来游客和村民的欢声笑语。今年春节期间,“三曼”村共接待6000余名游客,实现旅游综合消费26.8万元。旅居产业让世界拥抱“三曼”村,也打开了村民走向山外的路。
“三曼”村是西双版纳州康养旅居产业发展的缩影。从观光游到深度游,从旅游到旅居,西双版纳依托自然美和人文美,2024年吸引68万人来此旅居,同比增长20%。统计显示,2024年有近400万名旅居客驻足云南。
在云岭大地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中,“慢生活”与“快发展”迸发出的神奇魔力,正谱写壮丽的边疆发展新画卷。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