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风险防控指南
AI导读: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蜡样芽胞杆菌和克罗诺杆菌风险防控指南,旨在提升企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蜡样芽胞杆菌风险防控指南》和《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克罗诺杆菌风险防控指南》,旨在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化相关风险防控技术指导,从而提升企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蜡样芽胞杆菌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部分菌株能产生耐热性强的肠毒素,难以杀灭,是婴儿配方乳粉风险防控的关键指标;而克罗诺杆菌则是一种对0到6月龄婴儿,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或免疫受损婴儿构成严重威胁的食源性条件致病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明确规定0到6月龄婴儿配方食品中不得检出克罗诺杆菌。
这两份《指南》运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基于蜡样芽胞杆菌和克罗诺杆菌的基本特性,结合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的干法、湿法工艺流程特点,系统分析了原料、人员、设备、环境等可能的风险输入途径,以及工艺环节、生产操作中可能造成的污染风险要素,提出了风险防控原则,并提供了针对性的风险监控方案及防控措施,对污染的调查、纠偏、清除等关键程序也作出了详细指引,供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参考使用。
这些《指南》不仅专业性强,而且实用性高,为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提供了精准识别风险、有效防控风险的内部管理工具,有助于企业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机制,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是市场监管总局针对特定风险要素发布的首批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专业指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章来源:央视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