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APP故障频发,导致车主无法正常用车。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提升产品安全水平。专家呼吁建立全流程监管体系,确保用户安全。

  在智能化上狂飙的汽车,正为用户带来新的用车烦恼。上周五,长城汽车旗下魏牌、哈弗、坦克等品牌的大批车主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因APP出现故障,未带实体钥匙的车主被迫车外“罚站”苦等,待系统一小时后恢复才能正常解锁用车。比亚迪在今年1月9日也遭遇了APP崩溃,用户无法进行解锁车辆、语音唤醒等操作。智能化用车的新隐忧日益凸显:软件故障可能导致用户失去用车权利。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旨在规范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OTA)管理,提升产品安全水平。这一举措正是为了应对因智能化带来的安全隐患。

  APP故障频发,车主用车受影响

  近年来,智能汽车因软件问题引发的安全隐患层出不穷,如特斯拉中控屏幕黑屏、智己汽车仪表屏故障等。长城汽车公告显示,故障源于服务器过载或程序缺陷。长城汽车上月刚完成OTA升级,新增“超级钥匙2.0”功能,但业内指出,车企追求速度和用户体验时,往往忽视了系统冗余设计。

  智能化背后的“系统性危机”

  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L2组合驾驶辅助新车上险量同比增长31.5%,但智能车对应的安全规范仍未覆盖软件失效的应急场景。因软件故障引发的投诉同比上升137%,涉及远程控制、自动驾驶等功能。车企APP平均故障率为每月1.2次,其中43%因云端服务中断导致控制失灵。

  相关机构建议,车企应建立分级控制系统,核心驾驶权限必须保留机械备份。目前,部分新能源品牌已配备应急物理开关。

  针对智能化带来的安全隐患,两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确保车辆安全。

  专家呼吁构建全流程监管体系

  智能网联汽车在提供舒适体验的同时,如何保障用户安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指出,车企夸大宣传导致消费者对智能网联汽车的认知偏差,容易引发不安全体验。他建议建立全生命周期产品管理方式,构建全流程监管体系。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此次通知的发布,对智能车准入规范的升级,将促进智能车市场的公平有序竞争。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