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发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正式投运
AI导读:
3月22日,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黄骅港站正式投运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该系统具备作业计划自动编制、调车机车自动驾驶等功能,标志着我国在重载铁路智能化领域取得又一突破。黄骅港站年煤炭运量高达2.17亿吨,系统投运后将大幅提升作业效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3月22日9点56分,在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黄骅港站远程操控台,车站调度人员通过智能调车系统控制双源制机车推动载有5394吨煤炭的列车精准停靠到对位点,开始翻车作业,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正式投入运营,这是我国重载铁路智能化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朔黄铁路黄骅港站与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黄骅港港口相连,是年运量高达2.17亿吨的煤炭运输下海口车站,可满足约1亿户家庭的年生活用电需求,承担着重要的能源保供责任。这里每昼夜平均有160列车、超10000辆煤炭车辆进行卸车重组。以往,每次调车作业都需要多次人工操作,连结员需攀爬车辆、室外作业,不仅面临极端天气考验,而且安全管理压力巨大。
为实现效率与安全双重提升,国能朔黄铁路公司联合铁科院等科研单位,历时3年,创新性地将智能图像识别、物联网、5G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与黄骅港运输作业特性结合,构建了智能调车技术体系,具备作业计划自动编制、进路自动排列、调车机车自动驾驶等功能。该系统于2022年9月试运行,2025年3月正式投运,助力黄骅港站打造国内首个重载铁路智慧车站。
此次投运的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拥有三大全球首创技术:基于“云脑”的路港一体化智能调度平台、基于5G+北斗的调车自动驾驶“云控”技术、基于5G+AI的路港协同作业的“云防”安全技术。这些技术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提升了作业效率,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安全风险。
据国能朔黄铁路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系统投运后,调车作业中的痛点得到有效解决。根据运营数据,黄骅港站调车计划自动编制率达85%,进路智能排列率超95%,车调联控自动化水平达99%。车站年运能提升约1056万吨,相当于多保障260万户家庭全年用电。
黄骅港站智能调车系统的成功应用,是朔黄铁路在智慧重载运输领域的又一里程碑。该系统已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条件,将有效提升我国重载铁路智能管控水平。
朔黄铁路是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开通运营25年来,已累计完成煤炭等货物运输超过51亿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发挥着重大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