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见证科技创新趋势,吸引外资加大投资
AI导读:
3月23日至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召开,凭借DeepSeek、人形机器人等科技创新成果,中国正吸引外资企业加大投资。论坛强调产业科技创新正转化为新质生产力,AI创新成为热门话题,中国科技创新成果引发外资高度关注。
在当下全球经济格局中,科技创新无疑是最强劲的引擎。3月23日至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召开,成为见证这一趋势的重要舞台。盛会期间,凭借Deepseek、人形机器人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以及超大规模市场,中国正吸引外资企业加大投资,看好中国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李乐成在会上强调,产业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正快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外资企业已成为我国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柱,并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AI领域的突破成果吸引了外资的高度关注。今年春节前后,DeepSeek在全球掀起热潮,而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及“人工智能+”,使“AI创新”成为论坛热门话题。
论坛外方主席、西门子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博乐仁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正经历深刻转型,技术特别是AI技术,是关键的驱动力。中国的创新不断为世界带来惊喜,AI智能体的爆发预示着科技颠覆浪潮的到来。要应对全球挑战,激发增长潜力,企业需共同打造强大的生态系统。
DeepSeek产品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开源体系的成熟。众多中国AI开源模型正逐步走向国际舞台。
李乐成表示,中国已打造开源社区,鼓励企业融入全球开源生态,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全球治理。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认为,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未来将在人工智能促进绿色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展现优势。
中金公司原总裁朱云来指出,中国显著的人力资源质量增长对科技创新至关重要。DeepSeek等企业的年轻高管和创新人才是中国高素质人力资源规模的缩影。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强调,人工智能是未来中外合作的关键领域。中国提出的“人工智能+”行动方案旨在促进产业融合。
技术创新正引发新一轮产业链重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朱民表示,全球产业链发展进入波动和不确定时代,合作愈发重要。
TCL创始人李东生认为,中国制造业需从输出产品转变为输出工业能力,与当地经济发展融为一体,保障供应链安全。
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长赵国华表示,各国市场需求多元,企业需立足当地优势,推进本土化,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等四大区域中心设有研发中心,大量中国研发成果正满足全球市场需求。
李乐成表示,未来将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加快先进技术在中国转化落地。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