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许季刚表示,中国以强大的经济韧性和发展潜力成为稳定全球经济的关键力量。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转向供应链协同、工程师团队、产品开发和技术迭代。同时,中国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要以中国的确定性稳住不确定的世界。”3月23日,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及大中华区副总裁、亚洲区工业平台负责人许季刚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而中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韧性和发展潜力,成为了稳定全球经济的关键力量。

  许季刚指出,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离不开产业链的全面升级和跨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国不仅提供了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成熟的全产业链体系,还具备丰富的技术人力资源。经济的稳定增长也体现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升级上,中国庞大的市场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增量空间。

  他认为,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中占据了约30%的份额,是全球经济的中流砥柱。作为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产品稳定了全球价格,并为贸易伙伴提供了下游产业机会。中国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稳定,对全球消费品和工业品价格起到了支撑作用。

  此外,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5G等领域的突破,推动了全球产业升级和产业链的优化重组,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同时,中国作为全球经贸秩序的维护者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积极参与者,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

  许季刚强调,中国在能源绿色化方面占据绝对优势,这种优势在一些既有的技术路线上几乎无法被超越。同时,中国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紧迫性也日益凸显,绿色能源的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已优于化石能源,绿色转型成为满足经济发展和算力增加的客观需求。

  作为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之一,中国制造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许季刚认为,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已转向庞大的供应链协同能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团队、持续的产品开发和技术迭代,以及数字化和精益化的生产理念。

  他以太阳能电池多晶料的成本曲线为例,指出中国领先企业普遍做到5美元/公斤,而海外竞争对手普遍在11至16美元/公斤的水平,这种差异很难被弥补。

  许季刚还提到,中国制造业要进一步发展,需强化核心竞争力,从走量思维转向质量思维,在高端产品和装备领域加快突破,拉近与国际领先者的差距。同时,还需进一步强化精益运营,并充分利用AI和数字化技术。

  在谈到企业出海时,许季刚表示,中国企业在国际化扩张中需不断调整模式,传统的贸易出口型和服务制造型出口已难以满足需求。企业的深度国际化需向市场深耕型和全球一体型调整,在海外建设供应链、服务、品牌甚至研发体系。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