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咨询乱象调查:行业规范化建设亟待推进
AI导读:
315期间,数十名消费者报料情感咨询服务中存在诱导消费、虚假承诺等问题。本期南都推出“情感咨询乱象调查”系列报道,揭露行业乱象,专家呼吁推进规范化建设,建立统一服务质量评估标准。
编者按
失恋分手后,如何挽回感情成为焦点。315期间,数十名消费者向南都鉴定报料,称在情感咨询服务中疑遇诱导消费、虚假承诺。本期,南方都市报推出“情感咨询乱象调查”系列报道·第三期,揭露情感咨询服务机构的真实面貌。
男子为挽回女友,19天内花费35800元,最终却“人财两空”。此前报道显示,多名失恋消费者陷入情感咨询服务消费陷阱,多次付款仍无法挽回感情。
这些机构以咨询名义提供服务,实则缺乏明确定义和标准,导致消费者与机构间易发生争执。记者查阅发现,《经营范围规范表述目录》中并未涉及“情感咨询”。机构经营范围多为信息咨询服务、健康咨询服务等,且多不具备心理咨询服务资质。
服务过程中,部分机构提供心理疗愈服务,指向心理咨询层面,但涉及情感指导、婚姻家庭咨询层面时,却缺乏明确规范。这种“情感咨询”“婚姻家庭咨询”在定义和监管上存在模糊性,不受心理咨询相关法规约束。
消费者与机构对服务内容评价不一。有消费者反映,机构服务与承诺严重不符,导师仅打电话询问想法,未提供实际服务内容。机构则回应称,导师具有双证上岗,且有成功案例。
双方签订的合同未对服务内容进行详细规定,导致争议不断。例如,某公司售价超2万元的服务内容仅写着“完美爱人关系构建”“关系疗愈”,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随着心理咨询需求增加,相关企业注册量大幅增加。但情感咨询背后反映的非医疗心理服务领域存在问题,如行业准入门槛模糊、监管机制滞后、专业人才培养断层等。
专家呼吁推进情感咨询服务规范化建设,建立统一的服务质量评估标准。同时,建议消费者在签订服务协议时,优先选择以可量化指标作为主要计费依据的合同模式,以保障自身权益。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指出,情感咨询服务领域规范化建设尚待推进,相关法律法规未形成完整体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强调,提高服务机构人员素质、实现规范运营是关键,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管同样重要。
(图片来源:图源政府官网)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