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分级诊疗试点实施多年,但大医院依然人满为患。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助力分级诊疗。巩义市总医院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医疗资源下沉,县域内就诊率和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大幅提升。但信息化建设面临资金不足、数据共享难等挑战。

2009年中国分级诊疗试点实施至今,大医院依然“人满为患”,而基层医院门庭冷落。分级诊疗的落地效果直接影响医改成效,推进其落地尤为重要。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功能指引的通知》,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医疗资源贯通,助力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政策执行多年,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弱,导致患者只能涌向大医院。提升龙头医院服务能力,并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乡镇卫生院是关键。现在,通过信息化系统帮扶乡镇卫生院,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实现医疗资源下沉。

《通知》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提出要求,包括5个方面36项功能,要求强化省市统筹集成部署,完善数据信息安全保障等。巩义市总医院自2019年开展紧密型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已扭转医保基金亏损局面,县域内就诊率和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大幅提升。

巩义市总医院将多家医疗机构组成医共体,由人民医院牵头,实现资源共享、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目前,系统链接3000多位医务人员,为县域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实现公共卫生系统与诊疗系统互联互通,精准推送疑似慢性病患者。

信息化建设需大量资金投入,巩义市总医院投入近2亿。结构性融合加信息化系统让医疗服务落实到基层,居民可就近就诊交费、检查,由总医院专家诊断并开处方,解决了看病贵问题。乡镇卫生院就诊人次和住院人次逐年增长。

到2025年底,全国90%区县将完成紧密型医共体改革。但信息化建设面临资金不足、数据共享难、利益重新分配等挑战。资金是最大的问题,许多项目因资金短缺而进展缓慢。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也是核心挑战,各地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

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还触及既得利益重新分配。传统医院收入模式与医生收入挂钩,而紧密型医共体要求以健康管理为核心,通过绩效考核体现医生收入,引发部分医生阻力。三明医改模式虽取得成效,但全国推广仍面临阻力。需国家层面统一规划和大力支持。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