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未来十年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窗口期”,银发经济潜力巨大
AI导读:
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表示,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预计2035年之前的10年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银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占GDP比重将从6%上升到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缴翼飞北京报道
3月23日,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的人口结构变化的挑战与机遇专题研讨会上表示,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预计2035年之前的10年左右时间,是本世纪剩余时间内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的时期,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这一“窗口期”对于推动养老产业发展、促进银发经济潜力释放具有重要意义。
他指出,要看到我国人口老龄化蕴藏着的独特发展机遇,未来银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占GDP比重将从6%上升到9%。接下来将研究编制“十五五”时期人口老龄化相关国家级专项规划,推动养老产业与文化、旅游、健康、体育、家政等相关产业和业态融合发展,丰富拓展养老服务消费领域和消费场景。深化银发经济研究,进一步细分市场,推动出台发展旅居康养、老年文化产业等专项支持政策,推广建设老年人产品用品应用场景展示平台,加强老年产品和服务标准引领和技术攻关。
未来十年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人,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比分别为22%、15.6%。
“我们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这是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突出特点之一。实现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适应我国人口结构变化新形势新特点,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之路。” 唐承沛说。
他表示,我国未来老年人口数量达到4亿、5亿时间节点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时间安排基本重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将伴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唐承沛强调,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这一“窗口期”,加快推动养老产业发展,促进银发经济潜力释放,以满足老年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唐承沛表示,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各项部署落地落实。
一是统筹完善老龄工作政策体系,构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四梁八柱”。研究拟定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相关政策,系统分析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统筹防范化解应对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风险挑战。
二是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强化老有所养制度保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加快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
三是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对标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任务,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完善老有所学的终身教育体系。
四是推动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和健康支撑体系,不断增进老年人民生福祉。发挥全国老龄办职能作用,配合相关部门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银发经济占GDP比重将从6%上升到9%
发展银发经济不仅是我国应对老龄化挑战实施的重大战略,更是满足老年群体多元化需求的务实举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从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社区和农村养老服务、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方面,对老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新进入的老年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较高、经验丰富、健康状况较好、社会参与意愿强烈,老年人口人力资源禀赋突出,形成了新的‘银发人才红利’。” 唐承沛表示,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占GDP比重将从6%上升到9%。
面对未来形势,唐承沛表示,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银发经济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银发经济提质扩容,助力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