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2025年上海市跨境人民币业务工作会议,回顾2024年上海跨境人民币业务工作,全年收付总额达29.8万亿元,同比增长30%。会议强调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服务层级,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网站3月24日消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2025年上海市跨境人民币业务工作会议,回顾2024年上海跨境人民币业务工作,分析当前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面临的形势,并就下一阶段工作作出部署。

  会议指出,2024年,上海跨境人民币业务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量与质的双重提升。全年上海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高达29.8万亿元,同比增长30%,稳居全国首位。货物贸易结算量稳步攀升,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发挥良好,境内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会议强调,面对2025年国际、国内经济与金融的新形势,需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统一部署,提高思想认识,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深化业务推广,强化便利化政策落实,切实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有力有序推进各项业务再上新台阶。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包括:

  一是提高工作站位,以跨境人民币为突破口,支持上海涉外经济发展。针对涉外经济发展中的汇率风险,各银行需跳出传统定位,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增强战略敏捷性,占据先发优势,在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新领域中奋发进取,共同推动上海涉外经济的发展。

  二是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金融服务,提升服务层级。对外服务方面,资源丰富的银行应发挥优势,通过“离岸+在岸”联动服务模式加强境内外合作,提供全方位的人民币综合金融服务。对内服务方面,各银行需不断探索经营新模式,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需求,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充分利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全球网络优势,提升市场主体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的体验。

  三是强化展业能力,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达到更高水平。各银行应发挥网点营销优势,积极宣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政策,培养市场主体的人民币结算习惯,并将便利化政策融入业务操作规程,确保跨境人民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和落实。

  四是对标高水平开放标准,发挥自由贸易账户在金融领域的试验田作用。为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上海自贸区探索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在总行指导下,探索基于自由贸易账户的离岸贸易跨境收支管理创新,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各银行应积极支持并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落地实施。

  五是统筹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配合做好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同时,适应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需求,提升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增强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