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汽修黄牛”:非法车险理赔中介如何钻空子?
AI导读:
近期,金融监管总局宁夏监管局发布案例,揭露“汽修黄牛”通过夸大损失、虚报维修项目等手段骗取保险理赔金。车主应警惕非法车险理赔中介,选择正规渠道理赔,了解理赔流程,核实理赔信息,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宣称“有内部渠道可快速处理”、虚构定损清单、诱导签署空白文件或未完整告知关键信息的理赔文书……汽修行业中,“汽修黄牛”再现身。3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金融监管总局宁夏监管局发布一则案例显示,车主林先生的车在一次剐蹭事故中受损,因怕麻烦,听从修理厂工作人员建议,委托他们找“理赔中介”帮忙理赔。然而几个月后,林先生在续保时发现保费大幅上涨。经查询发现,理赔金额高达数万元,远超实际维修费用。
那么,此般骗术是如何实施的?非法车险理赔中介又是如何钻的空子?车辆保险理赔本应成为事故风险的有效转嫁手段,但若消费者误入陷阱,不仅会让风险保障形同虚设,还可能引发连环纠纷与维权困境。
金融监管总局宁夏监管局发布的案例显示,车主林先生怕麻烦,将车开到附近一家修理厂,听从修理厂工作人员建议,委托他们找“理赔中介”帮忙理赔。理赔中介承诺不仅能快速搞定理赔,还能多拿到赔偿款。然而几个月后,林先生在续保时发现保费大幅上涨。经查询发现,自己遭遇了“汽修黄牛”,他们通过夸大损失、虚报维修项目等手段骗取保险理赔金。
近年来,一种名为“汽修黄牛”的灰色产业悄然滋生,包办索赔是“汽修黄牛”的一大标签。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频有车主轻信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有保险公司发布的案例显示,陈先生驾车发生车辆事故,路过的费先生声称自己是附近汽修厂的员工,立即帮助陈先生检查车辆,并沟通。后续理赔十分顺利,但陈先生车险到期正要续保时,保费上涨很多。一番询问之后,被告知是因为上一个保险年度出了两次事故。调取理赔记录时发现,两次理赔事故都是授权费先生处理的。
这类非法保险中介通常利用车主图方便的心理,诱导授权办理保险理赔。在办理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而且车被送去修理之后,也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此外,也有法院发布的案例显示,“汽修黄牛”骗保8万余元。
“汽修黄牛”通常指在汽修行业中非法牟利的个人或团体。他们通过虚假宣传、过度维修、使用劣质配件等手段欺骗消费者。业内人士表示,“汽修黄牛”的猖獗,暴露出保险理赔流程中的信息壁垒与车主风险意识不足。车主由于缺乏专业法律知识以及汽修相关知识,不了解理赔难度,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金融监管总局宁夏监管局发布风险提示指出,一是选择正规渠道理赔,发生事故后,消费者应直接联系保险公司报案,切勿轻信修理厂或不明身份的理赔中介。二是了解理赔流程,清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避免被误导。三是核实理赔信息,在签署理赔文件前,务必核实理赔金额、维修项目等信息。四是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要被“轻松多赔钱”“快速理赔”等说辞迷惑。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汽修黄牛”的治理本质是车险生态的数字化转型。通过险企主导的流程再造、监管驱动的技术升级、车主参与的联防联控,才能构筑“不敢骗、不能骗、骗不了”的立体防御网。险企要加强内部管控,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理赔行为模式、维修厂合作数据等,实时监测异常理赔事项,避免骗保的发生。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记者胡永新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