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我国计算产业在自主创新中快速发展,呈现开放、开源、全球化趋势。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海量算力需求,计算产业亟需构建算力新体系。数字基础设施量质齐升,算力成为数字经济核心生产力。专家预测,未来几年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将推动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

  我国计算产业正在自主创新中快速发展,呈现出开放、开源、全球化三大趋势。专家认为,面对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加速应用带来的海量算力需求,我国计算产业亟需抓住机遇,构建算力新体系,打造世界级新产品,以满足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数字基础设施量质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3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数字基础设施量质齐升。截至2024年末,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过880万,算力总规模较上年末增长16.5%。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已经显现。

  在数字经济大省浙江,去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据介绍,在推进数字浙江建设进程中,于2020年投入运营的浙江省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为浙江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

  作为国产算力的中坚力量,鲲鹏CPU展现出强大竞争力,构建起坚实的自主创新产业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并作出了“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等具体部署。

  IDC等机构认为,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037.3EFLOPS。当前,我国算力总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但仍存在算力资源供给紧张和不能有效利用的矛盾情况。算力规模的高速增长和供需错配等挑战将为国产算力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空间。

  三大产业演进趋势渐明

  专家认为,目前计算产业变革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算力架构的开放特性加速了端、边、云全场景的快速协同发展;二是算力生态共建正在替代单边创新;三是计算产业的全球化趋势愈发清晰。

  在算力领域,开源同样带来了生态的繁荣。例如,鲲鹏联合超过6000家合作伙伴构建的“技术乐高”模式,就证明了开源协作的强大生命力。

  开源、开放的生态也让计算产业打开了全球化的新格局。通过携手合作,产业各方开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联合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以鲲鹏生态为例,近年来,通过开源、开放,鲲鹏打造了从芯片、整机到操作系统、数据库的自主创新生态。截至目前,鲲鹏生态已发展超过335万鲲鹏开发者。

  迎接人工智能时代新机遇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爆发式增长,算力需求呈现快速攀升态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多家机构认为,“人工智能+”行动将重塑所有产业,不仅将加速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更将驱动中国计算产业升级。

  IDC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总规模将达到511.3亿美元。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机遇,专家认为,我国计算产业应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打造世界级新产品,构筑坚实的算力底座。

  专家预测,未来几年,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将推动算力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我国计算产业将通过在根技术上的自主创新突破,助力人工智能技术的规模化商用和千行百业的智能化转型。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