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家政服务业长期面临数量少、获取难、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应扩大优质服务供给,完善供需匹配机制,推动家政服务业规范化、产业化发展,激发服务消费新动能。通过增加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家政服务业面临数量少、获取难、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应不断扩大优质服务供给,完善供需匹配机制,推动家政服务业向规范化、产业化发展,激发服务消费新动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扩大健康、养老、助残、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家政服务业再次成为热议话题。家政服务业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其规范化、产业化发展对于提升服务消费质量至关重要。通过扩大优质供给,可以有效解决家政服务业面临的问题,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政服务业需求急剧增长,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家政服务不仅关乎民生,还连着经济,激活潜在消费需求将带动万亿级消费市场的增长。

  然而,从供给端来看,家政服务业供给虽然不断扩大,但仍存在供给不足、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据统计,我国从事家政服务的企业已突破17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人,但实际需求高达5000万人,高素质家政服务人员更是紧缺。因此,增加家政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仍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为了让家政服务“多起来、好起来”,应加力扩大家政服务供给,提升标准化服务供给能力,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要不断完善分层化供给,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市场需求推出差异化、特色化家政服务,借助数字化平台、智能化技术促进供需匹配。

  此外,提升专业化供给水平也是关键。我国家政服务企业普遍较弱小,行业呈现低端、散乱状态,高技能家政人才短缺。因此,应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加大培训力度、制定行业标准、加强产教融合等,提高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同时,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为家政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