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我国科学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上万公里星地量子通信,为卫星量子通信组网铺平道路。量子通信领域吸引多家上市公司布局,有望成为国家信息安全和新基建的重要支柱。政府政策支持,量子科技产业加速发展。

  跨半球连亚非!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我国科学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上万公里星地量子通信,为实用化卫星量子通信组网铺平了道路。这一新突破意味着,量子技术将重塑通信及相关产业,全新的技术应用、产业模式将走进现实。目前,量子通信领域已吸引多家上市公司、细分龙头企业布局。

  业界认为,量子通信作为量子科技中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商业化的应用领域,有望成为国家信息安全和新基建的重要支柱,期待更多政策加码支持。

  据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廖胜凯等科研人员与国内外多个科研团队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微纳卫星与小型化、可移动地面站之间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单次卫星通过期间实现多达100万比特的安全密钥共享,在中国和南非相隔12900多公里的距离上建立了量子密钥,完成对图像数据“一次一密”加密和传输,为卫星量子通信组网铺平道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此前牵头研制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已首次实现星地量子密钥分发。但“墨子号”无法直接覆盖全球且成本较高,因此发射多颗低成本量子微纳卫星并实现组网运行,已成为构建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的迫切需求。

  本次洲际量子通信使用的是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济南一号”的载荷重量仅约23公斤,不到“墨子号”的十分之一,已可实现实时星地量子通信。

  此次重大突破为发射多颗微纳卫星构建“量子星座”奠定坚实基础,为大规模实用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更为量子互联网的全球部署开辟新路径。

  产业链企业纷纷布局新赛道。目前,我国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已建成超12000公里,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东北等17个省市约80座城市,成为全球领先的运营级量子骨干网络。政务、金融、能源、电信等高安全等级领域均有量子通信技术的标志性应用。

  近年来,三大运营商持续推进量子科技领域的基础应用研究和产品创新研发,抢占量子通信发展先机。多家上市公司也在互动平台上披露各自在量子通信产业链上的布局,如神州信息、楚天龙、光库科技等已成为量子通信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业界认为,量子通信在加密通话和信息安全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有望成为国家信息安全和新基建的重要支柱。未来,随着量子网络与经典通信网络的深度融合,量子通信将在更多行业得到应用。

  量子科技产业获政策护航。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量子科技的战略地位不断跃升。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工信部也提出围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三大方向,部署揭榜任务,推动量子技术应用落地。

  各地政府也在瞄准这一前沿赛道,纷纷出台政策支持量子科技发展。然而,量子通信技术从实验室到大规模应用还需面临技术、政策和产业化等多重挑战。

  有专家建议,通过发布场景清单、打造示范性工程等手段,将政策资源转化为市场机会,鼓励更多企业参与量子通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