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商业化前景可期
AI导读:
人形机器人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化,随着应用场景加速落地,商业化前景可期。多家大厂加码具身智能赛道,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推进应用场景落地。然而,人形机器人产业化仍存在诸多瓶颈待破解,包括智能化水平、成本控制以及安全伦理等问题。
“更像人的机器人”来了。最近一段时间,会骑自行车、做早餐、演绎功夫的人形机器人不断涌现,引发更多关注。业界认为,随着应用场景加速落地,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前景可期,有望成为继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新的智能终端。
人形机器人的惊人进化
亲和的柔性皮肤、毫秒级的交互反应、灵巧手丝滑操作、直膝行走、通过视觉理解和认知世界、多机协同作业……人形机器人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化。3月11日,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TO彭志辉发布了一则新机器人灵犀X2的视频,不仅展示了行走、跑步、转弯、跳跃、使用滑板车、平衡车及自行车等能力,还能与人进行对话。同一天,越疆科技推出了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能够自主完成做早餐的全过程,包括倒牛奶、水果摆盘、烤面包、烤培根以及早餐摆盘等,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手臂和手指表现出如同人手般的灵活性。
人形机器人技术迭代加速
宇树科技发布了宇树G1机器人完成高难度武打动作的视频,深圳众擎科技也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前空翻特技。目前,人形机器人进入了以技术驱动为主,产业、政策共同助力的加速发展阶段。IDC中国研究经理李君兰指出,在具身智能的大背景下,尤其是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大模型技术的快速迭代,让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轻量化的多模态大模型提升了机器人的感知力,增强了其自主学习和决策规划的能力;同时,大模型与机器人的动作、行为交互训练相结合,也提升了机器人运动控制的泛化能力。
商用场景加速落地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进现实生活。在应用场景端,国内多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已在汽车产线、物流企业以及3C数码制造等领域开展训练,有的已经应用于工业、井下作业、服务业等领域,商用场景加速落地。近日,优必选在极氪汽车的5G智慧工厂开展了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其生产的Walker S1机器人已与比亚迪、吉利、富士康等多家企业开展实训和测试工作。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百花齐放
随着机器人产业潮起,近期入局者明显增多,华为、字节、比亚迪、小米、广汽、蚂蚁等大厂均已加码具身智能赛道。在互动平台上,多家上市公司表示已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例如,弘信电子正独家为小米铁蛋机器人提供全套电路板解决方案;唐源电气已掌握多项关键技术,形成了一系列机器人产品矩阵;瑞鹄模具专门成立了芜湖瑞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促进机器人相关业务的发展。上海证券认为,DeepSeek等人工智能公司的涌现推动了通用机器人大模型的发展,助力人形机器人实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阶段。
政策加码推动产业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业界认为,具身智能是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人形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的高阶形态,也是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万联证券的研报指出,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产业,意味着接下来将有更多的资金和政策资源向这些领域倾斜,包括税收优惠、研发补贴、产业基金等。
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出台政策,以推进具身智能应用场景落地。例如,深圳市发布了《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北京市也发布了《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此外,广东、山东、四川、河南、山西、重庆等多地已将“具身智能”列为2025年要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
产业发展仍需克服瓶颈
业内认为,地方政府积极出台具身智能产业规划,有望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仍存在诸多瓶颈待破解。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系统实验室高级工程师王尧指出,目前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还无法实现大部分的非结构化任务,完成任务的泛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具备实用功能、全尺寸的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价格还普遍较高,需要不断控制成本。此外,从安全伦理的角度来讲,人形机器人在居家照顾等开放性场景的应用还需要经过严密的论证。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