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稳外资成效显著
AI导读:
近期,北京、苏州、上海等地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彰显“以商引商”战略的显著成效。外资企业尤其青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些外资企业不仅在中国市场扎根,还不断向高新技术领域拓展。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9.9%。
本报记者寇佳丽
稳外资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期,北京、苏州、上海等地纷纷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彰显“以商引商”战略的显著成果。这些地区通过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进一步促进了外资的流入。
例如,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消息,3月21日,上海市第四十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第二批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颁证仪式顺利举行。此次共有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0家外资研发中心获得证书。
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田惠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多地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反映了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浓厚兴趣,以及与中国经济共同发展的坚定信心。
从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行业分布来看,外资企业尤其青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些外资企业不仅在中国市场扎根,还不断向高新技术领域拓展。
专家指出,外资企业偏好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中国产业升级相互作用的结果。技术密集型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外资企业的布局将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抢占市场先机。
“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产业体系完善,配套能力强,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对外资企业具有强大吸引力。”田惠敏强调。
外资企业在新发展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并强调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表示,外资企业的投资与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相互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外资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投资环境,而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资金等则有助于推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080家,同比增长9.9%。其中,西班牙、新加坡、德国、瑞士对华投资分别实现大幅增长。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青马认为,要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来华投资,需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投资生态系统,完善配套制度。具体包括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提升产业链韧性、培育创新生态、加快国际化人才流动等。
董青马指出,应聚焦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并针对新能源等外资密集领域,建立中外合作产业链协同创新联盟。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